“以祠主的故乡或祖籍地命名,像某人祖籍在‘槐里’,其生祠可以叫‘槐里公祠’。”
“可以美好寓意或期望命名,”
“如‘寿昌祠’,表达对祠主长寿、昌盛的祝愿,”
“‘福荫祠’寓意祠主能福泽后人、庇佑一方。”
“有的生祠命名寄托了当地百姓对地方发展的期望,”
“如‘永宁祠’,希望地方永远安宁,‘丰裕祠’则期望能带来丰收、富裕。”
“可以相关事件或传说命名,”
小主,
“若祠主与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生祠可以此事件命名,”
“如祠主参与了‘戍边之战’并立下战功,生祠也可叫‘戍边纪功祠’。”
“当祠主有相关的民间传说时,也可据以命名。”
“比如祠主被传说有神奇的治病能力,生祠便可叫‘仙医祠’。”
“希望这些能给小当家提供参考。”
“嗯,很好,这些足够了,多谢黄大哥指教。”
李国助对黄昭拱了拱手,然后一手抵住下巴,在讲台上来回踱起步来。
片刻之后,他突然猛地抬头,转身面对众人,朗声道:
“翁先生的生祠,就用他的名命名吧,就叫翊皇祠,各位以为如何?”
“我附议!”
黄昭连忙朗声赞道,
“此名不但容易让人联想到翁先生,也与娲皇宫之类的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私以为甚是贴切!”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赞成。
“那廉先生的生祠又该如何称呼呢?”黄昭突然问道。
李国助莞尔一下,朗声说道:
“廉先生的生祠就叫做仁王祠。”
“仁王源自梵文‘niānta’,意为‘守护’,是大乘佛教中守护佛陀的两位神只。”
“廉先生发明蒸汽机,使我们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也能生产大量的货品。”
“同时我们也能借助蒸汽机,生产出优质的火器,守护南海边地。”
“所以他就是南海边地的守护神,堪当‘仁王’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