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农场的劳动课

苏瑛在老家办完婚礼,一天收到一份通知,单位报到前先到二十军农场劳动一年,地点在安徽斧山军垦农场。又是一年劳动锻炼!

农场紧邻安徽丹阳湖旁。大堤高有四五十米,堤下是新四连营房,大堤上有哨所,每一个晚上都有学生连班长值班。营部付营长那天来巡视学生连。在集合训话时,与连长共同物色学生付排长和各班既长,他们一看到苏瑛就指定她为九班班长,会干农活。这个新四连的营房,都是用茅草和毛竹搭建的。门窗是竹帘子做,冬天雪花漂进房内…

农场种水稻和蔬菜。大片稻田夏天绿油油一片,雷雨天学生们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红歌,在雷闪电鸣中淋着大雨…”,男生们双肩挑着重担加固大堤。吃饭是集合训话排队领菜,男生一亇亇蹲在台阶上用歺,女生端到房间坐在自己床头吃。晚上昏黄的灯光下学习毛选。农耕的繁重体力劳动让我们深感艰辛。但更让我们难忘的是那段“敌情”演练的日子。清晨一声长哨,紧接集合,五分钟内打上背包去场地集合拉练,在漆黑的稻田埂上哺伏前行,有时突然一声:卧倒!前面有敌情!一排三十多人,一长条躺在稻田埂上,有的用力过猛,每一次都有倒在水田里的学生。

每当听到“出现敌情”的口令,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立即就地卧倒,无论地上是干是湿、是干净还是肮脏。直到“解除敌情”的口令响起,我们才能起身继续前行。那段时间,我心里默念着一首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激励着我们面对生活的风雨和挫折,要坦然自若,不为外界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春天来临时,大地被绿意覆盖,景色变得独好。大堤临湖的一侧,块石护基,水泥板整齐驳坡,植被郁郁葱葱,芦荻摇曳,仿佛铜墙铁壁一般坚固。湖水安然流入长江,逝者如斯夫,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吃饭后,各排排长都轮流检查洗碗处,看有否倒掉的米饭和馒头,发现有此浪费情况的,连长就高高举起馒头,猛批一顿。又是清晨哨声响起,苏瑛从上铺摸黑打包,从上铺滑下时,差点跌了跟斗。全班12个床位,六上六下,大家都要下铺,苏瑛觉得自己是班长,主动上了上舖。她摸黑爬起,又觉一阵头晕,她强认着奔向集合地,差点儿迟到。然而跑步二十分钟后,她猛然大吐不止。她虽掉队10多米,猛一抬头,咬牙切齿自言自语:追!追上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