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钱氏大仓起大火1

梓婋问道:“蜀锦还有多久到?”

沈娉婷道:“按照脚程,大概十日左右。”

梓婋点点头:“那时间还算充裕,各大制衣铺子,每年年底蜀锦用的最多,价格也飙高,蜀锦只会紧俏起来,进再多的货都不够使的。”

沈娉婷道:“我们这批蜀锦的数量不算多。但在应天城内,也绝对是排得上前茅了。”

梓婋道:“这段时间天干物燥,一些易燃物品有点危险呢?”

沈娉婷道:“是呢!这几天,秋老虎凶猛,衙门和巡警营还增加了巡更人数。就怕有火患出现。”

梓婋接道:“应天是历代几个王朝的都城,现在又是陪都。人口密集,建筑林立山城,一处起火,多处受灾。受害还是百姓呀!”

沈娉婷道:“那就让这把火乖一点就好了。”

钱氏从祖上起就以布匹生意起家,先是贩卖粗布麻衣,后赶上朝代更迭,好好地吃到了一块百业待兴的红利。从小小的布匹贩子,成为应天府最大的布商,除了钱氏创始人敢拼敢闯外,也离不开言氏的一路扶持,如今更是结为儿女亲家,关系更加紧密。

钱氏最大的仓库在城北,北市粗活多,卖力气的人比比皆是,且离运河渡口近,便于水路装卸货物。加上城北地广,早在钱氏前代家主掌家时,就慧眼如炬购下了城北一大块土地,建造了大面积的仓库。可以说,钱氏的命脉就在城北大仓里。

最近秋老虎凶猛,但是早晚凉爽,尤其到了后半夜,更是寒风刺骨,西风凛冽。城内宵禁严格,不允许天黑后有人游荡街头,但是城北特殊呀。首先城北白天人多(卖力气的人),晚上人少(住户少);其次,此地很多商贾都购买或者租赁仓库,会派人自行看守,所以巡警营和衙差来此地巡视的频率不高。这就造成了流浪汉乞丐一到晚上就三五成群地挤在城北的角角落落里过夜。只要这些人不闹事,官府的衙差和巡警营的兵士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随他们去。

这天晚上后半夜,西北风盛行,几个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的狠了,饿的极了,就寻摸了一根绳子,系在腰间下了运河摸鱼,许是老天爷垂怜,不忍这几个可怜人丧命,还真给其中一个叫饼子的乞丐摸到了一条大鱼。三四个乞丐捡柴的捡柴,引火的引火,杀鱼的杀鱼,靠着背风的地方就烤起了鱼。

小主,

乞丐们分完这条鱼,感觉更饿了,叫饼子的乞丐就伙同另一个叫麻江的翻了墙去偷吃的。不成想,正好就翻进了钱氏大仓。见千辛万苦进的是仓库,饼子和麻江直呼倒霉。麻江当即就要翻出去。饼子哪里肯甘心,想着来都来了,不如偷点东西出去,明天倒卖出去,少不得也能吃一顿饱饭。于是就扯着麻江往仓库内门摸去。仓库内门有人值守当夜,饼子和麻江觉得,既然有专人值守,里面的东西肯定就是值钱的,偷盗的心,就更加坚定了。

两个毛贼见正门无法进去,就绕着墙开始看地形。绕了一圈,发现窗户都是加固的,用手腕粗的木块条钉的死死的,光靠他们四双肉手,根本不可能拆除。好在仓库的后墙上有一个通风口,用的是手指粗细的细目格栅,可惜这个通风口开的太高,两个人叠罗汉都够不着。

两人折腾几回,肚子里那点鱼肉早就消化掉了,肚皮饿的又开始敲锣打鼓,加上天实在是冷,麻江又生了退意。

饼子骨子里是个发穷狠的,折腾这么久,花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吃到的肉都浪费掉了,怎么能甘心?饼子薅着麻江破烂不堪的衣领子威胁道:“乖乖给我去搬垫脚的,不然我现在就嚷起来,大家一起死!”

麻江被饼子眼睛里的杀意镇住了,不敢多言,立马哆哆嗦嗦地去找垫脚的物什。麻江佝偻着身子在仓库外围摸索着,运气还行,找到了几块景观石,不大不小,正好可以给麻江一次怀抱一块。如此来回四五六次,在通风口下垒起了大概四十公分高的石堆,麻江扶着墙站在石堆上,饼子骑在麻江的脖子上去够通风口。

一番努力后,两个人终于翻进了屋内。

“这堆得都是些什么啊?”借着月光,麻江到了屋内整整齐齐码着无数个箱子。

饼子上手摸摸这些箱子:“管他什么东西,开箱看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