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几天,她每天都会问一下他培训的感受。余华说挺好的,上课的老师讲得不错,他还说出来几个讲师的名字。看来还是比较认真听课的。
林丽觉得很惊讶,余华这种以前的抗保分子,现在居然能坐下来听讲。三天很快要过去了,结训那天下午,林丽看到视频里,余华还因为积极发言,获得了班主任老师发的小玩偶和俄罗斯套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培训完就到下旬了。林丽开始促成他来公司复试,复试合格就可以下工号了。但是余华有点犹豫,说有点赶,他家过来有点远。他想去家附近的营业部。
可是按公司的流程,在哪个营业部做的性格测试,就基本在那个营业部下工号。不然就要等几个月后重新去做性格测试和培训。
林丽就和他说先来复试呗,下了工号出单了就可以有佣金了。余华可能真的还没找到合适的事情或者他也不知道何去何从,还真的就来了。
陈喜和他先面试,对他的见解赞赏有加,然后示意林丽带余华去和区经理面试。接下去的,不需要林丽管了,内勤那边就把入司要办的流程帮他弄了。余华回来说,区经理居然是87年的,比他就大了一岁。林丽对于这个新来的区经理没有怎么接触,很惊讶原来他居然是87年的。之前她还以为是80后的,看上去不年轻。
余华和区经理对比起来感觉他们是两个年代的人,一个还是颜值保持很年轻,一个已经有了大叔的样子。余华很快就按要求往系统里上传 资料。这时,他老实地在健康告知里告知了自己的既往病史。谁知道,内勤那边说要审核资料,需要他提供近期复查的资料。
余华不解,办入司还要提供复查资料?内勤说因为一入司,公司会给他们买团险,健康状况会影响核保结果。余华开始在那里嘟哝。林丽以为可能入不了了。她现在也不是非要招聘人进来不可,她也没有晋升欲望。
但是感觉内勤比她还想要余华进来。这个内勤和余华说,让他去办一下,这两天就可以出工号。余华到了下午两点的时候,林丽打电话问他去复查了吗?感觉他还在午睡,还没清醒。到下午四点的时候,他突然在微信里回复,说他已经去了附近的医院复查了。
半小时后,他的检查报告就发过来了。就这样他的入司手续完整了,到了晚上八点左右终于出了工号。林丽叮嘱他第二天过来早会,熟悉下同事,然后录下人脸。早会他们是人脸识别打卡。
余华还是比较有职业精神的人。林丽发现从地产营销行业里出来的人,职业化程度都不错。之前招聘过的几个地产从业人员也是这样,相较地产的销售人员,地产的营销策划人员素质和职业化程度会高很多。
余华第二天来公司上班,八点就到了。林丽这时候还在地铁里。柏丽主任已经到了,告诉她,新人到了。柏丽主任告诉新人怎么打卡。
很快,新人就打好了。林丽到的时候,看到他穿着西装革履,感觉很不错,他很认真地听早会。早会后又主动和同事交流。大家觉得他还挺活跃的。
当天中午,方玲还请大家吃饭,欢迎新人。他们就在公司楼下的酒楼吃粤菜。余华因为身体原因,有很多食物忌口,他们点菜粤菜更适合他。饭桌上,余华很活跃,方玲不停称赞说他不错。
前面几天他都是很活跃,话比较多。秘书很奇怪,为什么余华穿红色的袜子。林丽估计他是本命年吧。接着就到了国庆长假,林丽提前了一天回老家去祭拜父亲。当时和余华打了个招呼,说如果有事情就微信联系。他也回复好。月底是出单高峰。内勤在和林丽说要让新人出单,他才有收入,才能拿到佣金和新人的业绩津贴。
林丽又不好追问余华,以免他有压力或反感。柏丽主任说帮她在微信和余华说了,让他可以给孩子买点。余华对于重疾险不感兴趣,认为回报率太低。他对于3.5%预定利于那种增额终身寿险有点兴趣。一开始他自己做计划是做每年交2万,6年交的那种,算了下佣金才2000多,加上训练津贴还不到5000元。他似乎有些犹豫。
林丽也没有极力促成,而是和他说自家买的话还是理性,你自己选择适合的保费。到了月底最后一天的晚上11点,他居然做了一张每年交6000元,交20年的理财险。他自己操作完成的,没有问过林丽。
林丽在老家看到了他出单了,很惊讶,说真是个自动波,都不需要她操心呢。过了会,余华才问林丽在哪里签收保单回执。林丽就告诉了他,一问他是自己家买的,老婆做投保人,这样避开了自保件。公司对于自保件有很多限制,不算件数和竞赛方案。
节后回来上班,余华就没再过来早会,他说孩子肺炎住院了。林丽让他请病假就不会被扣钱,他很快就去医院开了个自己的病假。大半个月过去了,他没有回来,新人的培训他都没有参加。
林丽听小组的一个大姐说,这个余华在林丽提前回家那天,在电梯里自言自语说,又浪费了一天。当时还在电梯问这个大姐,他做单是做月底还是下个月一号?
那个大姐说让他问师傅,师傅会给他建议。但是他没问林丽。林丽之后看到他是指定一号的。这样就少拿了一个月的津贴。
不知道他会不会怪林丽。当时下了工号那个月就剩下七天要早会的时间,林丽和他说本科学历公司有个学历津贴两千元,但是要来早会和参加每次的培训。
林丽知道他过来不容易,当时入司内勤和他说,也可以在他家附近的营业点打卡,但是要申请。之后他也没有去申请。
这次的经历让林丽复盘,她觉得可能自己当时心态认为自己不急于晋升,不是很积极,带徒弟也没有很用心带。主要是她过于相信他的职业化,以为他自学能力和心理素质过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