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与士道,并非对立,而可互为依托,共济国势……”
笔走龙蛇,字字珠玑。
他在文中提出,陛下若欲富国强兵,绝不可轻视商贾。
商贾不仅是国税来源,更是连通天下货流的枢纽,若能合理规范,定能助国兴盛。
更重要的是,姜孟川不仅援引古今治国之策,更结合自身商道经验,提出“商贾士道共济”之策,言之凿凿,令人折服。
当最后一笔落下,姜孟川收笔,目光沉静,毫无波澜。
可殿中不少人,已是神色复杂。
沈墨望着那张宣纸,轻叹一声,眼神中流露出些许感慨。
“这篇文章……恐怕要震动朝堂了。”
天子震怒,还是欣赏?
随着诸位学子停笔,试卷被送入御前。
金銮殿上,天子翻阅姜孟川的文章,目光渐深,指尖轻敲龙案。
“此子,倒是有趣。”
殿内无人敢言,唯有翰林学士沉声道:“陛下,姜孟川此策,实有可取之处,然其毕竟商贾之身……”
话未说完,皇帝便嗤笑一声,放下奏章,冷冷扫视群臣:“朕且问你们,若此策当真可行,便是寒门士子所言,还是商贾所言,又有何妨?”
殿中众人纷纷低头,不敢再言。
皇帝嘴角微扬,淡淡道:“朕本意乃求治国之才,非论门第。”
“将他召来,朕要亲自问上一问。”
除了姜孟川外,皇帝随口另点了旁的几个士子,颇有几分陪跑的意味。
沈墨在一旁垂眸,暗自思索。
他看向天子眼底那丝意味深长的神色,知晓……姜孟川,入圣上之眼了。
自大乾开国以来,殿试向来乃国之重事。
文章出色者,可得天子亲自策问,殿前群臣共评,得中者封赐功名,甚至有可能入阁议政,可谓一步登天。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姜孟川神色平静地走入殿中,端正叩拜,向皇帝行礼。
“今日殿试,诸卿皆天下英才,既经会试选拔,想来学识已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