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奉常寺礼官自尚书台捧出金册金印及宣读册文、印文,并将其陈设于采亭内。
十数名光禄勋郎中从前导引,奉常寺少卿捧节,銮仪卫抬采亭,亭前张黄盖一柄、列御杖一对,由中路入承天门,直至太极殿丹陛之下,采亭止。
奉常寺少卿捧符节,礼官大夫分别捧金册、金印,依次由中阶入太极殿内,将符节陈设于中案,金册设于左案,金印设于右案。设毕退出。
丞相穿着朝服候于殿外,册封正使、副使及各执事官俱着朝服于丹墀内东班西向而立。
正午吉时一到,大典星报:“吉时已届。”
銮仪卫官赞:“鸣鞭!”
丹墀下銮仪卫肃然鸣鞭三响。
中和韶乐部奏隆平之乐,册封正使副使升至东阶,至丹陛左,面北向跪,众人皆跪而行礼。
丞相入太极殿左门,捧符节从中门出,至丹陛将节授与正使,正使受节,起。副使随起。
太中大夫与中散大夫分别从左右门入殿,捧金册、金印出,重置于采亭中。
光禄勋郎中为前导,正使持节前行,副使随行,銮仪卫抬采亭,黄盖、御杖前列。行至宣和门外,正使捧节授内官。
内官持节,銮仪卫抬亭至流云殿外。乐部奏庆平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