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豆粉依然每天像往常一样干活,还要照顾孩子。她的男人前几天见到了儿时的伙伴陈新从南洋回来,带回来很多特产。他这次回来是带着在那边娶回来的娇妻和孩子回来认祖归宗。他偷渡去了那边打工,找到当地一个女孩结婚生子了。那个女孩家很富庶,他已经定居当地了。
小豆粉的男人很羡慕他走出去,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他和几个村里的哥们都要求这个陈新带他们出去。
陈新给他们留了个地址,是在南洋他家的地址。让他们找一个叫阿水的人,坐船去南洋。因为他们还没有合法的证件,阿水有办法带他们出去。
豆粉的男人回家后,兴冲冲地告诉豆粉她的打算。豆粉没有说话,他们夫妻俩之间话比较少。她很少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在她看来,男人 是天,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豆粉的男人还很年轻,心里玩心未泯。他还没有适应自己是一家之主,是丈夫,是孩子的爸爸。他只是想着自己的未来。他不想困在这个穷困的村子里。
他于是收拾了行囊,按照阿水约定的时间,把家里的不多的积蓄拿走了大半。在几天后的夜里他就匆匆告别了豆粉,说他过去安顿好会给他们写信寄钱的。
豆粉对于外面的世界也了解不多。她不知道南洋在哪里,本来就认字不多。她也不知道男人这一去多久才能回来。
两人之间就只有生活一年多的感情,加上都比较年轻。豆粉更多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小孩身上。男人给他取名叫白云,觉得这个名字容易写,容易记。
他走后,豆粉每天干活就自己用背带把孩子背在身上,她就这样在地里锄地干活,摘菜淋菜。她在去年初还在自己家的地里种了两三分地种上了潮州柑。
她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几个月后,收到了男人的来信,信里说了下他已经安全到了那边。给他们母子俩寄了一些钱回来。当时同去的几个哥们,有两个哥们由于在路上得了病,在偷渡的大船里死了。
等他们到了那边,下船的时候就剩下三个人。他们去到那边,刚开始不太习惯,还不太听得懂那边的话。
不过他们找到了陈新给的地址,让他帮忙找工作。陈新介绍他们进入自己家族的中餐馆里干活。那里包吃包住。他告诉豆粉,他在那边挺好的,让她不用挂念,照顾好孩子。
豆粉当时是把信给到村里中学的一个认识的老师,让他帮读信,才知道男人的情况。她心里还是比较宽慰的。
她把男人寄回来的钱存放好。几年下来,柑子树长大了,这一年,还结果不少。她一个人把果收下来,拿到镇上卖。这些钱可以够他们娘俩吃大半年。平时她自己养猪、养鸡,到了年底就会拿去市场卖。
母子俩相依为命,由于南洋离这里路途遥远,豆粉把对丈夫的思念都深深埋在心里。她不会写字,基本几个月才收到一次男人的信和钱。她收到后,就会找认识的那个老师帮忙读信和回信,然后去集市把信寄出去。
每次寄出了信,她心里都会一阵轻松,随后又是长达数月的期盼,这样的日子持续好几年。到了儿子上初中后,她就越来越久才能收到一次信。当时到处都在打仗,可能因为这样信件到了比较慢。
儿子已经可以看懂信和写信了。豆粉还和儿子在年初的时候拍了照片寄过去给男人。这些年,男人都没有回来过。到处兵荒马乱,而且有的地方听说还闹灾荒。好在豆粉平时都会比较节俭,给家里存放了足够的粮食和钱。
他们这里相对比较偏,听一些外面回来的人说,外面都打仗,有的地方还被杀了很多人。他们这个小地方,穷是穷一点,还算太平,如果真的打起仗,他们还可以跑到山上去。在自己家的果林或者去村里在山中的坟场,那里也是避难的好地方。一般人不会去。
豆粉每天都在期盼男人回来中忙碌着度过,她手脚麻利,干农活很快。这些年因为她的勤劳和持家有道,他们家生活还过得去。她平时把男人寄回来的钱有的换成了金条,藏在家里的灶台下。没有人知道。万一发生突发事情,就可以应急。
她甚至连儿子都没有告诉。儿子上学还比较优秀,在村里,他的珠算和毛笔字是数一数二的。儿子是他们家里唯一一个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她比较欣慰,自己只会写名字,算钱。其他的都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