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欲取之先予之

更难能可贵的是,胡文霆对于训练所消耗掉的大量炮弹,居然也压根没同自己提及费用一事。

如此一来,吴襄对胡文霆的印象也是大好,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对胡文霆产生了感激之情,认为他是完全值得自己深交的朋友。

带着这种情感,吴襄又打算试探着向胡文霆提出更一步的一些要求。当然了,在这之前,他还是按照大明官场的常规做法,事先给胡文霆送去了几名美女以及一批珠宝古玩。

胡文霆照例进行了推辞,表示自己是无功不受禄,如果吴总兵不事先说出要求自己帮什么忙,那么他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这些贵重礼物的。

无奈之下,吴襄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向胡文霆说了出来,吴襄说,自己这边能不能从胡文霆手中少量的购买一批最新式的火铳,用来装备自己的一些家丁,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小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在明末武将中很常见的家丁制度,它到底是怎么逐步形成一种定制的。

家丁制度严格说起来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军队结构,明代家丁制度的逐渐兴起,是以卫所屯田制度被各级权贵破坏之后做为前提的。

明初老朱之所以要建立卫所制度,主要是想以屯田收入来供养卫所军队,这样国家就能以最低成本供养庞大的军队。

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以军屯为基础的卫所制度,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以至于这项制度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

而屯田制度被相继破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古代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一些官僚、藩王、豪绅地主通过各种借口,率先把手伸向了卫所土地,而那些边境卫所的军官们也随之疯狂的抢占军屯官田,以至于到了嘉靖时期,已经达到了“今之屯田十无一存”的后果。

而原本在边境上屯种的卫所士兵,就有很多因此失去了生活来源和就业条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投靠到那些实力强大的边将门下,接受他们的奴役和剥削,以换得一家老小的一口饭吃,久而久之他们这些人就成为了边将的私属家丁。

而这些边将们的田产接近于北方边塞,常常面临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势必要用固定的武装力量来保卫自己庞大的产业,于是乎那些勇猛强悍的卫所军士被将官们选中,随其杀敌征战,这就是军事家丁的最基本来源。

后来,随着募兵制的兴起,家丁也可以同士兵一样进行招募,比如说前期的辽东镇守将领李成梁,就曾“收召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

在嘉靖之前,军事家丁尚未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因此将帅们蓄养家丁,需要完全由个人来承担全部的费用,而到了嘉靖时期,家丁就逐渐变为由朝廷进行供养,直到万历时期,武将们的家丁由朝廷公养已经成为了定制。

家丁是主帅的私属部队,是经过将领们亲自挑选并且严格训练的精锐士兵,其战斗力一般远远高于普通士兵,这些人往往弓马娴熟、技艺过人、勇猛敢战,成为将领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身边拥有一批悍勇的家丁,已经成为明中后期将领们的基本配置。

比如史书上曾有描述,祖大寿“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而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也基本上是由家丁构成。据《明季北略》记载,关宁军有“彝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正因为一些将领的家丁战斗力如此之好,朝廷在遇有重要的边境问题时,对家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嘉靖时期辽东发生兵变的时候,就是马永率领手下家丁出面征讨摆平,可以这么说,在明后期家丁制度已经成为明边防的中坚力量。

所以说家丁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卫所制被破坏,募兵质量不高时,家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大明千疮百孔的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