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突然觉得和专业人士吹起牛来其实也挺舒服的,只要你知识量跟得上,那种天马行空的设想永远不会带来嘲笑和鄙视,更多的只是思考,
对的,就是启发和思考。
在斯坦大爷的引导下,李现说出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看似不切实际,实则绝对有探索价值。
“... ...引擎内部集成量子激发器,能够激发燃料分子至高能状态,释放更多能量,大幅提升燃烧效率。... ...”
“... ...利用内置的微光子阵列,产生并聚焦光子束直接作用于燃烧室内,催化燃料反应,减少燃烧不完全现象,同时降低燃料消耗。... ...”
“... ...集成智能热管网络,能够动态调节引擎温度,即使在极高功率输出下也能保持组件冷却,确保引擎长期稳定运行。... ...”
... ...
“那要是按照你的说法,这东西的海平面推力应该能达到10,000,000牛顿,相当于德尔塔IV重型火箭推力的两倍以上,比冲,在海平面达到400秒真空环境下可达450秒”
张伟在很认真的听李现的天马行空,甚至还拿出了笔记本电脑做了模型计算。
“我只是看了一下期刊杂志,天马行空的讲讲”
“很厉害了,至少比航天专业的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要厉害的多了,有理有据,虽然有很多材料学上面的困难,但是理论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量力而为吧,咱就是小民营企业,国内不比国外,航空航天事业还得国字开头的打头阵,我们民营企业做这块,回报周期太长了”
“对,马斯克也只能说是个例,不过我们倒是可以深耕某一个领域,比如太阳帆,比如量子加密通讯”
“太阳帆这种东西也就可以用于深空探测或者清理太空垃圾啥的使用,载人飞船,或者是太空基地之类的,怕是不太好用,毕竟这东西也就锦上添花,优化好了也就比太阳能电池板好一些,算是一种探索吧”
太阳帆,按照斯坦大爷的话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虽然可以降低航空器材的质量,减少发射成本,但是其推力非常小,能做的就是精准调整卫星姿态啥的,大动作都难做,而且这东西受光照条件限制的同时也很脆肉,在太空环境中可能遭受微流星体撞击或太阳风粒子的侵蚀,同样也增加了任务失败的风险。
“还是利大于弊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降低发射成本,更加经济的参与太空探索,不就是最大的成就嘛”
说的也是,到时候可以做成商业化,专门帮国内外的中小型的航空航天公司做这个,也算是一笔收入吧。
说到这个李现觉得应该再压榨一下蒋朝民,让他把小型化的核电池提上开发日程吧。
这个东西斯坦大爷熟,适当的引导绝对可以在2年内搞出来,然后逐步更新,从3-5V,100微瓦左右,逐渐加大马力。
先解决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问题,然后在逐渐解决大型,甚至特大型用电设备的用电问题,最后就是航空航天领域了,不慌,慢慢来。
一边等待着兵器装备那边的测试结果,一边在航天公司这边帮忙
很快一个星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