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五分钟之后,杨建设结束了冥思苦想,迅速挥毫绘图,这一场景立即引起了苏小雨的注意,于是她迅速记录下了这一幕。
仅仅过了一刻钟,杨建设已停下手中的笔,展现在眼前的是全新的设计图,相较于之前的原图有着显着的改进之处。
完工后的他首先展示了这份图纸给杨厂长:“杨厂长,图纸已经准备好,请下午告知相关人员准备车床操作。”
对于杨建设如此高效的创作力,杨厂长显得格外满意,赞叹其今日工作成效甚佳。
而一旁观览的苏小雨更是感到吃惊万分:“这就完成了?”
原本她预计这样的设计图纸或许需耗时数周之久,没想到却只需短短几分钟。
“杨工程师,那我们何时可以看到机械改进的完成呢?”
苏小雨对这位年轻的技术天才表达了高度的尊重与好奇心。
“明天可以试试。”
杨建设回答得轻描淡写。
“明天!”
苏小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流程包括拆解旧设备、制作新设计图纸、更换并组装部件,简直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能有这样一次独特的采访经历让苏小雨感到了幸运与振奋。
随着一天接近尾声,同事们终于完成了对机器主体部分的拆卸,留下一地复杂的金属组件。
用餐结束后,一行人前往了车床车间进行后续工作。
作为全程跟踪者,苏小雨自然紧随其后。
观看杨建设操作机台制作各种零部件的过程中,苏小雨震惊到连下巴都快要脱臼了。
仅从眼前的这一系列表现就能看出,杨建设掌握了从机械装配到电力知识乃至精密加工等多方面的高超技能。
尤其考虑到他如此年轻(估计不超过二十五岁)便达到如此高度的专精程度,这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
苏小雨明白,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杨建设。
人们之间的差距有时真的无法通过常规途径弥补。
随后,携带部分制作完成的部件团队前往了钳工车间。
在亲眼目睹这些如同工艺品般精致的作品出自杨建设之手后,苏小雨彻底折服。
众所周知,成为一个优秀的钳工并非易事;很多人即使投入十余年的学习时间也不见得能够熟练掌握。
更不必说杨建设同时还掌握了其他多种技艺。
面对已完成的所有模具,杨建设吩咐道:“请将空气切割机及电焊器运送至废品区域备用。”
杨厂长好奇地询问原因。
杨建设耐心解释:“因为有几个零部件制作得较大,需调整外壳尺寸;另外这些钢材也要运过去。”
“明白了,我马上去安排。”
说罢,杨厂长立刻起身赶往相关地点。
苏小雨的表情显得相当特别,能令厂长对一个人言听计从,这样的工人大概只有他了。
再望向杨建设,就连苏小雨自身也感到巨大的压力。
好像,他是一个高文明的使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