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风口上的猪(补一章)

我的1999 东人 2042 字 1个月前

当时弯弯行政院长孙运璿,将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希望通过引进半导体科技领头人,带动普通来料加工到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那谁是当时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华人职位天花板?

如果答案只有一个,那个人就是张仲谋。

老张,1931年生于宁#波。

张家书香门第,三叔张思侯曾在哈佛攻读电信硕士学位,之后又拿到应用物理博士学位。

后来在美国东北大学任教。

18岁以前,张仲谋跟着父母躲战乱,在东瀛人的炮火下辗转过六个城市,动荡时局下前后换了十所学校。

49年被三叔张思侯带到了美国,并进入了哈佛求学。

需要强调的是,老张虽然在弯弯创立了台积电,但却不是‘荣民’。

人家直接变成了American。

老张在哈佛大学呆了一年,就转学到麻省理工。

1955年,完成麻省理工硕士学位课程之后,他两度报考麻省理工博士失败。

这是老张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

正是因为进不了博士班,他误打误撞地闯进了半导体行业。

当时正值二战后美国经济腾飞,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老张毕业收到了几份offer,其中包括福特这种知名大厂,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希凡尼亚”。

当时,福特给的工资是479美元每月,而希凡尼亚给出480美元每月。

一元之差,张仲谋没有选择福特而是选择了“希凡尼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选择诞生了当前半导体行业中最重要的人物。

张仲谋在“希凡尼亚”完成了从一个行业小白到半导体工程师的转变。

当时正值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大潮,半导体行业缺人现象非常严重。

所以即使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获得一份工作。

成了风口上的那头‘猪’。

在入门半导体行业后,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他得到了德州仪器的青睐。

正是在德州仪器,张仲谋认识了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工程师,这个人叫做杰克·基比。

两人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

一天,杰克告诉老张,他正计划把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电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

在这个之前,所有的电路都是分离的晶体管,通过外部连线进行连接。

而杰克.基比的想法是在同一块硅晶片上将这些集成在一起。

他给这个电路起名叫做“集成电路”,简称IC。

后来,杰克·基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场革命到来了!

集成电路可以把芯片做的很小,功能却可以做的很复杂。

小小的芯片带来了却是计算机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此以后,老张就和集成电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在德州仪器的专长是芯片的制造。

他的工作很快获得了公司的认可。

并在1961年9月在职考取了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的博士生。

麻省理工博士落榜的阴影一扫而光。

而这时他已在三大名校呆过(哈佛大学一年,MIT的学士、硕士,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光环罩身。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行业大牛’。

1964年33岁的取得博士学位的张仲谋重回德州仪器,这里将会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