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返回县学

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这四年来,云昭反复研读,已经倒背如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熟读四书,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如仁、义、礼、智、信等,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对于五经,云昭也逐字逐句的背诵,掌握其中的典故、道德规范和治国理念。

夫子半年一次的考卷测试,查漏补缺,找出不足后再着重学习。夫子说了,自己自学的效果不比在学堂的同窗差。

可惜去年甲班的六名同窗参加乡试,没有一个人中举的。

幸亏今年的开恩科,甲班又获得一次乡试的机会。

这两个月的备考,云昭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两个月的备考时间,云昭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和冲刺阶段。

对应这三个阶段,分别将重点放在复习四书五经等经典着作,夯实理论基础。

练习历年的乡试考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最后再模拟乡试,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每天的学习时间也安排得井井有序,有了备考计划,自己则有了方向。每天写一篇八股文、策论、诗赋等。

云昭正专心的写着备考计划,没发现章夫子站在身边观看了许久。

章夫子没有惊动云昭,看着云昭写出的计划不时颔首。

良久,章夫子露出欣慰的笑容。云昭返回县学,意味着秋闱最低能考上一名举人了。

只是可惜云昭对再进一步没有打算。

也罢,并不是只有站在朝堂之上才能证明自己。

咱们大庆啊,隐士多着呢!

课间休息时间,云昭和六名同窗互相认识了。

余秀才最年长,已经二十七岁了,参加过三次乡试都落榜了。本来不准备考下去,家里已经供不起他继续科举了,今年加开恩科,他说服家人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考不中,就回镇子上开一家私塾,老老实实的教书育人。

冯秀才和孙秀才也参加了两次乡试,他俩一个二十六岁,一个二十五岁。科举同样耗干了全家之力,他俩也把开恩科当成最后一次机会。上不了榜,也只有回镇上开私塾一条路可走了。

黄秀才二十三岁,新晋秀才刘秀才和彭秀才都参加了一次乡试,唯独云昭,今年是第一次参加乡试。

秀才们都是身着细棉布的长衫,每次就坐时,衣服都是抚了又抚。书桌上摆放整齐的笔、墨、纸、砚都是小书肆里买来最便宜的。

农门学子的困窘,云昭深有体会,他带来的文房四宝也是当初在县学里用的那一套,廉价的四宝时时刻刻提醒他,他只是一个农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