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别离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496 字 7天前

崇祯十四年。

七月十二日。

松锦之战明清双方主力交锋的第十八天。

河南,开封府。

郾城。

郾城地处开封府西南,已经位于河南中部。

自十二年初,杞县民变,万民军兵起之后。

郾城四周常常能见兵戈战事,甚至几度遭遇乱军围城。

城内百姓官兵彼此扶持,齐心协力终是守下了城池,未使郾城沦陷。

不过自从十三年,汉中军兵进开封之后,兵祸也为之休止。

但是现如今,战乱又起,兵祸再现。

前些时日,北面的临颍县内闹出了一桩祸事。

这些年来,光景不好,虽然没有蝗灾,旱灾稍微缓解了一些。

收成虽然比起去年好了一点,但是朝廷今年又再度加派,如此哪里还能交出更多的钱粮?

要是真把钱粮如数交上,只怕是一家老小都难以活过这个冬天。

乡下村里为了求活度日,卖儿卖女者数不胜数。

这样的事情,就在郾城发生了不少。

往常大户人家,这个时候常常趁机低买高卖,占田占地,买奴收婢。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今年那些大户地主开的价格高了不少,甚至态度也很缓和,有商有量了起来。

很多地方,甚至地主大户还自发的捐献钱粮,施粥放粮。

虽然不多,但是好歹也能缓解一时之急。

那些地主大户也没有了往常盛气凌人。

市井乡邻之间有传闻。

这些大户人家之所以态度转变,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如今在南直隶闹得沸沸扬扬的万民军。

万民军打破城池,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城中的大户地主,官绅士人都抓起来,公开审问。

若是恶贯满盈,横行乡里的,尽数诛杀。

若是乐善好施,与邻为善的,只是没收一部分的财产,其余的仍然交还。

就是毁誉参半,好歹也是保全族人性命。

不少的百姓也因此感念起了万民军。

临颍县的祸事,还是祸在了催收上。

听说朝廷又在用兵,辽东的建奴又打了过来。

朝廷调集九边的精锐尽数援辽,和建奴打的难分难解。

如今传来的消息,官兵在前线可以说是打出了气势,捷报确实传来了不少。

但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好。

并不是朝廷打胜了仗不好。

而是朝廷打仗不好。

战事一起,朝廷又要加派。

年年加派,月月催收,哪家哪户能够支撑的下去啊。

中产之家成了贫穷之家,贫穷之家成了困苦之家,穷困潦倒,难以为继。

只能是背井离乡,逃亡他地苟且讨生。

故土难离,人离乡贱啊。

临颍县内闹出的那一桩祸事,就是祸在了催收之上。

催收的衙役收不到税,便要被上官责罚。

在连番催促之后不能将税赋手上,催收的衙役大为恼怒,当下锁拿了几家作为典型想要返回县衙交差。

但是在离去的路上却被其亲友族人挡住,不肯放他们离去。

衙役们大为火光,与这些挡路的人吵嚷了起来。

推搡之间,不知道谁提了一句李岩,说了信王万民军云云。

场面为之一静,衙役们当即色变,也顾不得人犯,拔腿就跑。

眼见衙役们变了颜色直接逃走,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有人在人群之中大喊了一声这些衙役怕是要去县衙禀报,一下惊醒了众人。

众人手忙脚乱之间想要制住逃走的衙役们。

混乱之中衙役们反击的时候场面见了血,场面便变得不可控制起来。

等到在场的众人清醒下来,几名衙役已经没了呼吸。

打死了县中的衙役,事情自然也就大了。

连番催缴,本就使得众人心中有怨恨。

眼下见打死了衙役,众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几名有威望的头人引领之下。

一场民变,就此爆发。

这一场沸沸扬扬的民变,在数日之间席卷数个铺镇,从数百人变成数千人,又从数千人变成现在的数万人。

从原本的临颍一县,发展到席卷三府十余城,一共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甚至于,就在数日之前,民变的队伍甚至攻陷了临颍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