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那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面对着秋瑾的高风亮节、义无反顾,分明就可以映衬出我们内心的卑怯与渺小来?
以秋瑾为镜子,我们又能领悟、感受到什么呢?
那古轩亭口,这么多天以来,一直都伫立着,伫立在那儿,她,她有着自己的呼唤与期待……
次年暮春,赵昭婷和徐海韬,会同小玲子与牟煜明,启程前往浙江绍兴。
走在闹市区,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行四人来到了那丁字路口。抬头看时,赫然就是“古轩亭口”四个行楷大字。到了先烈的殉难之处,四人的心情,也就越发地沉重起来。
先是暗自查看好一阵子,确信无人盯着己方之后,赵昭婷等人才放下心来,只想着要确认一下鉴湖女侠秋瑾当时的殉难之处,再好好地凭吊、缅怀一番。
刚走了几步,赵昭婷眼前一亮:一大束红白相间的海棠花,赫然摆放在一片空地上。
赵昭婷心里一动:不用再找了,秋瑾写过《秋海棠》,这位前来祭奠的有心人,胆大心细,就特意带了一大束海棠花来。
再四处张望了一番,确实,无人注视着己方四人。
赵昭婷暗自寻思道:其实,就算有官府的密探环伺一侧,那又如何?从古至今,有哪一条律令规定,不能到刑场祭奠受刑者的?我们小心谨慎,只是因为,我们本身,有可能就在官府缉拿的名单上。
一般情况之下,官府处决犯人,会选在“午时三刻”。此时此刻,阳光高照,阳气最盛!然而,到了秋瑾之时,却是全然不同的了!那时,正是凌晨四时,天都还没亮!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白天,在闹市区怕有人劫法场?
还是,这些刽子手,他们的内心,就极为胆怯,他们都怕见到阳光,于是就选在了天亮之前?
嗯,黑夜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也不用担心围观的人说闲话。原本那种“杀一儆百”的心理,哪儿去了呢?能够让官府如此不自信的,到目前为止,秋瑾还是第一个!
一路上,我们一直都在感慨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些身处闹市区的人们,整天忙于生计,还有谁记得为他们献出生命的鉴湖女侠秋瑾呢?如果人心都如此冷漠无情、麻木不仁,那么,那些仁人志士的呐喊、抗争、付出、牺牲,意义又何在呢?
此时此刻,这一大束海棠花,总算给了我们几分慰藉!确实,这样的一束花,那花瓣也只是稍稍卷了些,花下的叶片,依然是青翠欲滴:不难想象,它放在这儿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还有人记得秋瑾,还有人想着要前来缅怀先烈,这一切,都在表明,明天,还是可以期待的: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淡浅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秋瑾吟咏过海棠花,这位有心人就拿了一大束海棠花来缅怀她,甚至可以算是知己了。后来者无惧权势,不惜以身犯险,秋瑾泉下有知,也当欣慰不已了吧?
这是一条丁字路,再往前,就是水码头了。这儿不是十字路口,这样的路口,是可以一直往下走的。秋瑾的路,匆匆地到了尽头。但愿,但愿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再记起她。
今天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我们缅怀先烈,不仅仅是为了寄托哀思与愁绪。更重要的是,要沿着前人的脚步,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