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孤篇压全唐

笔走龙蛇间,因为郑丽琬过于反常的举动,李斯文心中有些莫名烦躁。

但好在,当年为了诗词大赛头奖而打下的深厚功底,没有因为心情而受到丝毫影响,下笔如有神。

一边皱眉思索着郑丽琬的心思,李斯文以笔为剑,在一纸白宣上龙飞凤舞,将《阿房宫赋》的内容陆续搬运,并不时的停笔,调整些韵脚。

一心三用,却丝毫不担心写错,毕竟这首长赋,是高中时期少有的几篇,要求全文背诵的长赋。

再加上全文自带的磅礴大气,第一段的朗朗上口,李斯文属实难忘那个有些闷热的夏天。

哪怕离那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对《阿房宫赋》,仍有很深的印象。

良久之后。

见李斯文笔走龙蛇越写越起劲儿,迟迟没有停笔,郑丽琬眉头轻蹙,好奇得不得了。

公子不是在作诗么,怎么还没写完?

如此想着,郑丽琬扭过头,伸长雪白脖颈,眼光如炬的盯向白宣上的道道墨痕。

字体均衡瘦硬,下笔处斩钉截铁,却有一副傲骨嶙峋的书生意气铺面而来,让郑丽琬莫名联想到‘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的傲骨气节。

再看内容,郑丽琬极小声念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不禁感慨:“公子可真是...好大的胸怀!”

仅是开头落笔于秦时,被付之一炬的阿房宫,一句‘覆压三百余里’,那豪迈奔放的气势便悠然而出。

若是能一气呵成,保证全作的格调从始至终不折断...郑丽琬简直不敢想象,此作将给大唐文人带来多大的震撼。

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传世经典...郑丽琬也实在不敢相信,这种立意深远的大作,竟然出自一弱冠少年之手。

念到最后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郑丽琬感同身受,满是惆怅的轻叹一声。

哪怕无缘得见曾经铁骨铮铮,威压六国的赳赳老秦。

但《阿房宫赋》短短五百字,所想要表达出的借古喻今思想,还有承载的满满悲壮之情,都让郑丽琬为之震撼。

这已经完全不属于经典的范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