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窦妙(二)太后临朝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窦武向窦后提出诛杀管霸、苏康的建议,率先得到了执行。然而,当窦武提出诛杀曹节等人的建议时,窦后却犹豫再三,迟迟未能做出决断。

在这其中,很难说其中没有裹挟着窦后对于管霸、苏康二人的私恨。这种私恨或许在潜意识中,影响了窦妙的决策,使得她在面对诛杀曹节等人的提议时,态度变得暧昧不明。

在那个封建王朝的宫廷深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冲突,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着王朝的命运走向。窦妙的愤怒,管霸和苏康的勇敢劝谏,以及窦武的策略,都展现了人性,在权力欲望和生死抉择面前的复杂表现。

窦武毅然决然地,杀掉了宦官管霸和苏康。此二人平日里仗着权势,为非作歹,搞得宫廷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窦武深知若要整顿朝纲,必须彻底清除宦官势力。于是,他紧接着劝窦妙,诛杀曹节等人。

然而,窦妙却在此事上,表现出了犹豫不决的态度。要知道,曹节在宦官之中,颇具影响力,其党羽众多,势力盘根错节。

窦妙或许是担忧,一旦对曹节等人动手,可能会引发宫廷内部的剧烈动荡,甚至危及自身的地位。亦或许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游说和威胁,让她心生怯意,不敢轻易下此决断。

这种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良机,使得局势愈发复杂和难以掌控。在古代宫廷的权力斗争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窦妙的迟疑,无疑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不久之后,事态愈发紧迫。陈蕃怀着满腔的忧愤,郑重地上疏指出宦官郑飒、王甫、曹节等人,与各个女尚书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并乱天下”。他们的恶行如同瘟疫一般蔓延,使得朝政混乱不堪,百姓苦不堪言。

小主,

陈蕃言辞激烈地向窦妙质问:“陛下您摄政之初,顺应天意,英明果断地诛杀了苏康、管霸等宦官,那一举动致使天地清明,人鬼欢喜,整个局势都为之焕然一新。可为何短短几个月之后,您却又纵容宦官们,肆意妄为?难道您忘记了,之前的清明景象是如何得来的吗?”紧接着,陈蕃力劝窦妙,诛杀宦官郑飒、侯览、曹节等,罢黜那些为虎作伥的女尚书。

要知道,在当时的局势下,这些女尚书与宦官互为倚仗,是窦妙治理朝政的重要助力。然而,他们的存在却,也极大地损害了朝廷的公正和利益。清退他们,对于窦妙而言,无疑就等于自断双翼,使得自身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从而可能导致被士族架空。

窦妙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没有采纳陈蕃的提议。这一决定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闻者无不震恐。众人皆担忧朝廷的未来,将陷入更加黑暗的深渊。

面对窦妙的拒绝,陈蕃并未放弃。他毅然与窦武合谋,决心发动政变,以彻底诛杀那些祸乱朝纲的宦官,还天下一个清明。

窦武和陈蕃二人,为了实现清除宦官势力,整顿朝纲的目标,不遗余力地对窦妙施加压力。他们言辞恳切,据理力争,试图说服窦妙将宦官,当作政治革新的牺牲品,以换取朝廷的清明和国家的安宁。

然而,窦妙却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的提议。对于窦妙而言,这绝非出于利他主义的考量。要明白,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只要她希望保持与皇帝完全一样的政治自由,拒绝牺牲宦官势力,便成为了一种冷酷的需要。

窦妙的这种抉择,或许是出于对自身权力稳固的担忧。她深知宦官势力,在宫廷中盘根错节,若轻易将其铲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从而威胁到她,所拥有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窦妙在权衡利弊时,更多地考虑到了自身的利益和政治自由,认为保留宦官势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宫廷权力的平衡,避免局势失控。

但从长远来看,窦妙的这一决定,无疑为日后的政治危机埋下了祸根。她对宦官的纵容,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最终导致了朝廷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