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贫困之术

她从谈价这种小事中,就能想象出鲍小娟对世界抱有多大的期望。

王慈雪笑着给闵晚晴发了一条信息:你能帮助鲍小娟实现她考大学时的理想,不过,只是把养生馆建成一个生态花园。

闵晚晴则不想帮别人实现理想,只是把鲍小娟省下的钱,返还了一半给她。

“姐,以后就这么对待专业的市场人员吧。替养生馆省下的钱,一半拿出来奖励他。不要像人矿帮那样,只喊喊先富带后富的口号,后来又杀鸡取鸡蛋,逼得先富起来的走的走,关的关。要走要关,也得等眼巴巴盼他们带着致富的穷人富起来再说呀。对吧?”

王慈雪听得有些惊讶,这姑娘的行为挺怪异。

说她大方吧,连师兄的一千块也坑;说她抠门儿,她能把二十万赔偿金还给谢勤。

想法呢,也幼稚可笑,还是红尘普通人那种恨富仇富的传统心理,不知道杀富济贫的实质。历史上的野心家都是杀别人之富,济自己之贫。

自商鞅以来,仇富仇商,是统治阶层有意识培养出来的民间情绪。

因为,商人富人始终是统治集团的间接敌人。

商人富人爱惜财产,不可能一言不合就跟王朝干,他们为了保住财产,获得更多财富,还跟统治代理人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连财富的获取也是由统治者许可的。可是,他们拥有了财富,又是统治者们的敌人。财大了,让人气粗,自以为有说话权,有了想法。

而这说话权和想法,一旦不符合统治意图,就容易发生矛盾冲突。若是暴民刁民流氓聚集韭菜生事,商人富人的财产就可能变成资助反贼的兵马粮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必须抑商,富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富。不富,则国家积弱;太富,则统治式微。要解决这一矛盾,只让一少部分人创造财富,成为榜样,让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和温饱线上,去效法富人这个榜样,大多数的穷人,就成了少部分富人的最大资产,从而形成民间的层级。

这种民间层级关系,得保持对立的情绪。富人视统治者为依靠,保护财产不受侵犯;穷人因统治者口头倡导耕者有其田,而视富人压制剥夺了他们发财的机会,而拥护官府。

凡人不明白贫困是最有效的统治手段,只有商鞅这类人精才知道,人人都富裕了,生活和未来就有保障,而有了保障,每个人的腰板儿就壮了,说话气粗了,那就将万人万心,不再是万众一心乖乖听话的局面了,如此,社会容易生乱,生变。

只有保持贫困羸弱,韭菜们才把政权代表者官府当成依赖,当成申冤雪恨的青天。

官府砍一两个富人,能赢得万众的拥护和歌颂。就像朝廷杀几个贪官一样,都只是统治手段。韭菜们从来不深究出现劣绅和贪官的社会根源,只会直观地感受到爽、解气。

王慈雪想,要让闵晚晴慢慢消除仇富的心理。

*******

闵晚晴在第三天又发信息时,王慈雪就有意见了,委婉地建议她,干脆写写日记,自个儿抒发抒发就好了。可闵晚晴说让她当资金代理人,又不指导指导,等于一个不负责任的农民,撤下一片种子,就不管它是长成稗子,还是长成稻子了。

王慈雪摁出一串拼音:

“稗子的种子就长稗子,稻子的种子就长稻子。新疆人以前种地,就是撤下种子不管,能收粮食就收粮,不能收粮,就放牧。反正都有用。”但她确定闵晚晴是稻子,有责任感。

王慈雪想靠着她,把养生馆做成一个不尚贤,使民不争的试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