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这一晚,郭凌峰的书房灯火通明,陈教授和几位国内的文化学者围坐在桌旁,他们的面前堆满了各种书籍和图纸……

郭凌峰书房的灯光一直燃烧到深夜,映照着满桌的书籍和图纸,也映照着学者们求知若渴的面容。陈教授和几位国内的文化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了对外国文化,尤其是詹姆斯带来的书籍和艺术品的深入研究。他们仔细翻阅着每一本书,揣摩着每一幅画作,试图从中找到可以与本国文化相结合的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

“你看这幅油画,虽然人物造型与我们传统绘画不同,但对光影的运用,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一位老教授指着桌上摆放的一幅西洋油画,兴奋地对同伴说道。

另一位学者则拿着一本乐谱,感叹道:“他们的音乐虽然曲调不同,但同样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我们追求的‘以情动人’有共通之处。”

学者们热烈地讨论着,交流着彼此的见解,书房里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郭凌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文化创新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融合共进的道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学者们这般充满热情。保守派大臣李忠虽然在皇帝的威严下不再公开反对文化交流,但心中依然充满了疑虑和担忧。他找到郭凌峰,语气沉重地说道:“郭大人,我知道你是为了国家好,但文化创新之事,还需谨慎啊!若是为了追求新奇,丢掉了我们自己的传统,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郭凌峰明白李忠的顾虑,耐心地解释道:“李大人,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我们引入外国文化的精华,并非是要抛弃自己的传统,而是要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

李忠听完,眉头依然紧锁,他沉吟片刻,说道:“话虽如此,但……”

他欲言又止,似乎还有满腹的疑虑,却不知该如何表达。郭凌峰见状,与陶夭夭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起身,朝着李忠微微一笑……

郭凌峰和陶夭夭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第二天,两人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诚意,亲自登门拜访李忠。面对李忠的疑虑,郭凌峰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历史的长河说起,讲述了历朝历代文化融合的例子,以及融合带来的繁荣景象。他强调,文化交流如同河流交汇,最终会汇聚成更为浩瀚的海洋。

陶夭夭也适时补充,她拿出几幅画作,正是研究小组根据外国绘画技巧创作的,在保留传统绘画神韵的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透视技巧,显得更加生动传神。李忠看着这些画作,原本紧绷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似乎也被这些画作的独特魅力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