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夫子闻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能为国家效力,老朽万死不辞!只是,这担子可不轻啊……”
“孙夫子放心,您并非孤军奋战。郡主、赵老板,还有我,都会是您的坚强后盾。”郭凌峰语气坚定,给了孙夫子莫大的信心。
几日后,在郡主李红的支持下,朝廷正式下旨,任命孙夫子为全国教育总顾问,负责指导各地的教育工作。消息传开,各地学子欢欣鼓舞,纷纷写信表达对孙夫子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盼。
与此同时,富商赵四的商业帝国也因为这场教育改革而更加繁荣。他旗下的店铺招募了大量识文断字的伙计,效率大大提高。各地涌现的新商机也被他敏锐地捕捉到,生意越做越大。
“郭先生,多亏了您的教育改革啊!”赵四感慨万千,“没有您,就没有我赵四的今天!”他激动地握着郭凌峰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赵老板言重了,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郭凌峰谦虚地回应道,“不过,我确实有个想法,想与您商量……”
赵四拍着胸脯说道:“郭先生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绝不推辞!”
“我想,您可以将一部分财富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比如在各地兴办学校,资助贫困学子……”郭凌峰详细地阐述了他的计划。
赵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当场决定捐出巨款,用于支持郭凌峰的教育事业。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只有培养出更多人才,才能让他的商业帝国长盛不衰。
小主,
夜深了,学堂里依旧灯火通明。郭凌峰看着埋头苦读的学生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本关于农耕的书籍,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小明,这么晚了还不休息?”郭凌峰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小明抬起头,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郭先生,我找到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新方法!”
“哦?说来听听。”郭凌峰来了兴趣,他知道,求知若渴的孩子往往能创造奇迹。
小明兴奋地把自己从书中汲取的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种植方案。郭凌峰认真聆听,时而点头,时而提问,引导小明完善他的想法。
数年后,小明已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农业专家。他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研发出多种提高粮食产量的实用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传播到了周边国家,为解决地区性饥荒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郭凌峰的鼓励和引导。
与此同时,郡主李红也在自己的封地内积极响应郭凌峰的号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她斥巨资兴建学校,广招名师,并创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深造。这所大学以其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迅速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最高学府,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郭先生,您当初的远见卓识,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一次茶叙上,郡主李红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