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堂上的其他人却无法保持平静。他们看向郭凌峰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和忌惮。这位平日里低调行事的郭大人,今日却展现出了雷霆手段,将权倾朝野的赵尚书拉下马,这份魄力和手腕,令人生畏。
而此时,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正在进行着。游行的队伍中,打着“严惩贪官”、“还我公道”的旗帜,人们高喊着口号,要求严惩赵尚书,声援郭凌峰。
这场游行的组织者,正是陶夭夭。她虽然只是一介女流,却有着一颗嫉恶如仇的心。得知郭凌峰在朝堂上揭露赵尚书的罪行后,她便毅然决然地站出来,组织了这场游行。
“郭大人是我们的英雄!”
“郭大人为民除害,是我们的大恩人!”
百姓们的呼喊声响彻云霄,传遍了整个京城。郭凌峰的名字,成为了正义的象征,他的声望,也随着这场游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此时,在皇宫的御书房内,皇帝正与一位神秘的黑衣人交谈着,
“你确定,这一切都是他的手笔?”
“回禀陛下,千真万确……”黑衣人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此人,深不可测!”
郭凌峰的名字,如同春风一般,一夜之间便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这位敢于挑战权贵,为民除害的英雄。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感激,甚至有人在家中设起了香案,日夜供奉着他的画像,祈求他能够保佑家人平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尚书倒台的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曾经依附于他的那些官员,如同惊弓之鸟,纷纷与其划清界限,生怕受到牵连。他们之中,有的主动上交了从赵尚书那里收受的贿赂,有的则连夜将家中的财物转移,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郭凌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不仅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朝堂上许多官员的支持。那些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甚至暗中嘲讽他是“关系户”的人,此刻都换上了一副谄媚的嘴脸,争先恐后地向他示好。
“郭大人真是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郭大人为国除害,功不可没,下官敬您一杯!”
在一次宴会上,几个曾经与赵尚书关系密切的官员,围着郭凌峰,不停地说着恭维的话,敬酒的敬酒,送礼的送礼,仿佛他们才是郭凌峰最忠实的拥趸。
郭凌峰面对这些虚情假意的奉承,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心敬佩他,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向他低头。
“郭大人,下官有一事相求……”一个身材肥胖,满脸油光的官员凑到郭凌峰身边,低声说道,“下官家中有一不成器的犬子,不求他能像郭大人这般出人头地,只求他能拜在郭大人门下,学习一二……”
“是啊,郭大人,下官家中也有一侄儿……”
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开口,想要将自己的子侄送来郭凌峰身边,希望能借此攀上关系。
郭凌峰看着这些为了利益,可以舍弃一切的官员,心中充满了厌恶。他正欲开口拒绝,却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