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收农忙假中,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临川县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办校展览,莺咀区中心校组织教师代表到临川县城去参观。艾书被推荐代表该校参加。进城方式或坐车,或走路,自己解决。
客车很少。临川到四川泸州两天一趟客车,客车来回虽途经莺咀,但要能挤进才能上车。乘客车进城是无希望的。货车要看车厢装的物资有没有空处容人。艾书与另外两教师随闵校长在街上找了一下午的车,都没找着。他向校长建议:“我们干脆走路进城,100多里路算什么!”校长表态:“要得,我们用‘抗大’精神走路去参观‘抗大’。今晚大家作准备,明天上午五点出发。”艾书提这个建议本是出于私心,一是袋里的几块钱,不够来回车费和住宿吃饭,二是从来没有坐过车,还有点怕坐车。想不到提这个建议还被校长赞许了。
艾书到在税务工作的表哥家去投宿。走到街中间,一月前遇到过那个姑娘又在原地点站着等候他了。“艾书,”她先开口了,“听说你要到临川城里去参观,就这么去吗?出门一样都无准备,包包都是瘪的。”艾书从自己随身的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帆布背包里掏出一本《毛主席着作选读》(乙种本),“你看,我带有啊。”她说“我讲的准备是饿了、冷了的准备。饿了冷了怎么办?”“真是个木头!”她只差说出口。“走,同我上楼去,拿个东西请你代送人。”他跟着她上石梯,穿过小院坝,在办公房楼梯口前站住:“我在这里等你,你去把东西拿来。”“可以嘛,就怕哪个把你吃掉!”她说完,转身迅速上楼,不一会拿着一个报纸包着的东西递给艾书。艾书问:“这东西送给哪个?”她说:“送给哪个,里面有信,送不脱你就自己留着。”说完转身迅速往回走。
艾书到表哥家,掏出报纸包裹,是一件毛线鸡心领背心。他想知道这姑娘叫什么名字,这东西又是送与谁。翻去翻来,没有纸条,报纸上也没有任何字,把背心抖了几下,也不见字条落下。他把原尾向表嫂说了。表嫂说:“你说的这个人可能是那个在银行工作的姑娘,叫甑琴,比你小一岁或两岁。唷,憨包,怕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