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头雾水:“难道他十六、七岁了,还不醒事吗?”新兵还没走,叫艾书还是再出去玩几天。他舅舅家那里,几家都有姑娘,在他的老表中,比他大的,比他小的,和他差不多的都有,并且还不差。父母急忙把糯米泡起,当晚蒸熟,打了几个大糍粑。要收汗快,怕粘连,粑粑的二面都撒了些面。
第二天早晨,父母担心艾书去打访当兵的事,早早起来等候。“艾书,对舅舅家,是小时候带你去过的,怕路你都找不到了?”艾书是个好强的人,不知父母是激将法。他说“怎么会找不到,经常到横岩背煤炭,走近路有一小段,上下都是光石岩,是一根木棒搭的,人若踩滑掉下去,要粉身碎骨,所以宁愿转点路。转的那一段路,就是到外公舅舅去的必经之路。虽然几年没走了,但我闭起眼睛都不会走错。”“那就好。几年没有人去舅舅家拜年,今年你代表我们一家去向大舅、二舅、幺舅拜年。一家一个大米粑,另外拿两块钱给你揣着,若要给老表买点东西,也方便些。”艾书春节玩意未尽,满口答应。“如果大舅还没回来,你就给他家大儿子、也就是大表哥拜年。”父母的用意:因大舅家有个姑娘,年龄和艾书差不多,属艾书表妹,是随大表哥居住。没有讲出用意。
艾书的到来,二舅二舅妈、幺舅幺舅妈无比高兴。二舅家还有两个拜年的女婿和姑娘,幺舅的有个侄儿子来拜年,他们正要走。都一齐留住同艾书玩。这回可热闹了,请客重新来过:幺舅家一天,二舅家一天,大表哥家一天,大舅家的三儿子,三老表哥也来一天。二舅家要宽敞些,玩耍、娱乐都在二舅家。年龄大的和老的打经牌、打大二、打啄子牌,年轻男子打扑克、踢草毽子。哪家请客都是一天四餐,早晨吃汤圆,中午吃饭、晌午吃汤圆,晚上喝酒吃饭。二舅家,先后接了两个儿媳妇,艾书称大表嫂、二表嫂,年龄比艾书大两、三岁。那寄居哥家的表妹,天天和这两个嫂嫂在一起,纳袜底做针线,相互切磋。比艾书小的两个表弟和几家合起来的一群表妹,天天簇拥着艾书。
多数时候,是把艾书揪到两个新表嫂哪里。在那里,年龄相差不大,有说有笑。她们请艾书帮忙抄《四季歌》、《洪湖水、浪打浪》、《白毛女》东北民歌《送情郎》,江苏民歌《孟姜女》,江西民歌《送郎当红军》等歌曲并一起咏唱。表嫂们还故意推艾书撞表妹,逗乐取笑。艾书心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