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立即布告于秦军各营寨,他选择了按兵不动。
然他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公孙衍大军拔营时,他这才明白,公孙衍是要往南,与公子疾南北夹攻少梁,两支秦军加在一起十六、七万人马,少梁城只有两万余守军,危矣!
为了牵制秦军南进步伐,他当机立断舍弃那二十万秦军也难以攻破的坚固防御阵地,在魏军的紧密尾随之下,连续三天,公孙衍的秦军,每日只能向南推进二十里。
按照这个速度,公孙衍要与公子疾合围少梁,也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但是那时魏军亦抵达少梁城,五万魏军入城,秦军就只能无功而返。
公孙衍此时却摇摆不定起来,他也并不敢分出一军先行去少梁,以公孙衍的七万五千秦军,对阵龙贾的魏军四万八千,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魏军不但有一半体能、速度、力量俱佳的魏武卒,而且多年操练阵法,在战场上不需要指挥,就能形成小到两人、大到数百人一个的组合方阵,以集体的力量进行搏杀。
魏军用了上百年,才锤炼成如今这种相互弥补、相互配合的整体作战风格,既有整体性,又有魏武卒的勇悍。
秦军在整体性方面差距魏军很大,公孙衍在两支军队中都效力过,绝对能看明白,所以公孙衍不敢冒进。
龙贾看着沙盘,眸中闪过狠绝的光。
魏军现在紧咬秦军,秦军若回头反击,他则会立刻以魏武卒打头阵,毫不客气地来个迎头痛击,秦军若按部就班去少梁,魏军亦可回到少梁,只要少梁不失,魏军过去的败仗皆可挽回。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担忧,少梁城一日三报的军情,已经中断了一天一夜,料想是秦军中途劫击,这些斥候只怕是凶多吉少。
正思量间,帐外小兵报,有少梁斥候到,龙贾眸光一亮,忙转身喝到:“还不快请。”
一位满身尘土的斥候,进入大帐拜倒,看见龙贾,眼中就泛起水雾,他抱拳以拜,干瘪的嘴唇中吐出一句句嘶哑的话来:“禀大将军,少梁被秦军围攻,我军击退秦军数次攀城进击。
然秦军狡猾,那秦军将领不知何时派了细作潜入城池,意图放火烧粮。
我军虽及时发现,未造成大的损失。
但守城兵力不够,有心无力,将军不知有藏匿多少秦军细作,也无法抽调兵力排查。
特请大将军增派援军。”
龙贾眉心紧簇。
如果只是秦军攻城,他并不担忧,少梁城可是经过晋国和魏国数百年打造的坚固城邑,他坚信秦军不可能攻陷少梁。
然而城中出现了秦军细作,从斥候口述的战报来看,少梁守将也拿不定有多少秦军细作,这才请求援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左右行了几步,将心中的担忧压下,脑子清楚了,他才神态从容,沉声问道:“此番的暗语是什么。”
魏军为了加快沟通频率,通常采用口头形式的战报。
因为楚魏关系恶劣,当年齐魏称王却不带楚国玩,楚国咽不下这口气,进攻齐国,秦国则趁魏国为齐攻楚,攻打魏国,魏国虽然战胜秦国,却师老兵疲,这也就导致了魏楚关系不佳,秦楚关系倒还不错。
因此,毛笔这东西,早早就从楚国传入了秦国,魏国呢,还在走老路子,以刀刻竹简。
刻竹简会耽误时间,自然就没有斥候传话来的方便快捷。
而且这些斥候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他们不但弓马娴熟,健步如飞,而且记忆力超凡,有时候数百字的战报,记得一字不差。
为了避免被敌军冒充,两个不同地域之间的魏军,少则一旬(十天),多则五旬(五十天),更换不同的暗语。
如果暗语说错了,斥候立即会被军法处置,因此这些斥候,对这些随时变化的暗语,每日何止默念一百次。
“禀大将军,暗语是‘秦驷小儿’,可用至下月初九。”
龙贾心下脸色缓了下来,暗语没错,他又问了一些少梁城的近况,才让斥候下去歇息。
少梁传来的军情耽误不得,少梁绝不容有失,龙贾细细思量片刻,指尖落到沙盘上一处:"传我命令,全军从小路火速支援少梁,绝不能让秦军阴谋得逞!"
此时天边晴朗无云,雪已停了几日。
昏黄的月亮黯淡又模糊,如同贴在卫生间门上粗糙的磨砂玻璃,光影暗淡。
月光洒在树梢上,映衬出漆黑一片的静谧深夜。有风吹过树木枝桠,引得无叶的干枯树木微微摇晃,发出嗖嗖的声响。
枯树枝丫倒影在地面上,像极了狰狞的魑魅魍魉,咧开血盆大口静候猎物到来。
而魏军还不知,他们正一步一步踏入秦军布置的天罗地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