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的一个多时辰里,楚晴晴就一直保持着吃惊的姿势没有变过。
她不敢相信这样的桥段会发生在她穿过来的世界里,那些在小说里才有的剧情,血淋淋呈现在面前时,是说不出口的感触。
赤熙五十四年,当时官居三师之一的李太师带头奏报,武安王冉旭通敌叛国,罪不可饶恕,其罪当诛。
黄白的纸上密密麻麻列举着武安王的罪证,数不胜数的地步。
先王当时手握着写满武安王罪诏震怒不已,双手颤抖除外几次要掀翻桌子……
紧跟李太师其后上谏的官员多达数百位,人人手中都有关于武安王被封王以来的罪书,都说冉旭他居功自傲,仗着皇上对他的宠爱,所做之事天怒人怨,放纵自己的亲信霸占良田,有的还买卖妻女,甚至更过分的是将赈灾粮草中饱私囊……
早朝呈递的奏折,晌午过后武安王府便被抄了个彻底,期间还找到了他与敌国往来信件,这些信件后来成了他通敌叛国的罪证。
三日后,冉旭午门问斩。
封号被剥夺,所有封赏一律充公,并灭其九族,男女老少一个不留。
瞬间哀嚎遍野,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冉家,变成了行走在京城之中的禁忌,无人敢提及。
这一切发生的太迅速。
楚晴晴听下来后,只觉得太过行云流水,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她读过的史书里曾经也记载过不少关于冉旭这样的历史人物,总是在最高处的时候,被人从顶端拉下,成为不能说话的过往。
让后人无限的去瞎想,甚至会有惋惜。
有的是遭人唾弃万年死不足惜,而有的则是罪不至死含冤而去。
楚晴晴暂时还不知道冉旭应该归为哪一类,直觉倒是在告诉她,此件事蹊跷着呢。
“从被人上奏参本,到他被午门问斩,这个过程竟然不超过五日。他可是有封号的王,还是护国大将军,身后带着王牌军队……”
“嗯,”甘赦同样点点头,指着纸张上的“李太师”道,“李太师,听我爹说过此人。此人从不参与党派之争,历任三朝元老,稳坐太师之位,从他手中教出的皇子个个都是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