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加入的力量为联军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进一步增强了联军的实力和战斗能力,使抗日联军如虎添翼,更加坚定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
然而,冯三航也清楚地意识到,队伍的快速壮大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的融合与管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他亲自制定了详细、周全的培训计划和队伍建设方案。对新加入的战士进行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深入、持久的政治教育。
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联军的作战和生活方式,融入到这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中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抗日战士。
在这一时期,日军也在阴暗的角落里紧锣密鼓地策划着新的阴谋。他们如同狡猾的狐狸,对海城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试图切断联军与外界的联系,如同扼住了根据地的咽喉。
从经济上扼杀根据地的发展,让根据地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同时,日军还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残酷控制,对无辜的百姓进行了令人发指的镇压和迫害。
企图以此来削弱抗日联军的群众基础,让抗日联军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掩护。面对日军的新阴谋,冯三航领导联军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针锋相对的措施。
为了打破日军的严密封锁,联军加强了情报工作,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积极寻找日军封锁线上的薄弱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并组织了多次惊险、成功的突围行动,与外界的抗日力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物资交流。确保了根据地不会被孤立,始终能够得到外界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联军还发动群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反封锁斗争,鼓励百姓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突破日军的封锁线,为根据地运送急需的物资和传递宝贵的情报。
在群众的坚定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联军成功地建立了多条秘密交通线,如同在敌人的封锁网中撕开了一道道口子。确保了根据地与外界的物资供应和信息传递,让根据地始终能够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
在应对日军对百姓的残忍迫害方面,冯三航一方面加强了对联军纪律的严格约束,要求战士们时刻牢记群众纪律,将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不得扰民害民,要与百姓保持鱼水深情,始终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另一方面,他组织联军积极开展对日军的坚决袭击和频繁骚扰行动,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日军知道抗日联军的力量和决心。
解救被日军迫害的百姓,让百姓感受到抗日联军的关爱和保护。联军还在根据地内建立了温馨的难民救助站和妥善的安置点,为遭受日军迫害的百姓提供了温暖的食物、安全的住所和及时的医疗救助。
使他们在苦难中感受到了联军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赢得了百姓的真心信任和坚定支持,让百姓与抗日联军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抗日联军与日军之间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更加激烈、复杂和残酷的阶段。日军不断调整他们的战略部署,如同狡猾的毒蛇变换着攻击的姿态。
频繁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袭击和“清剿”行动,试图寻找联军的弱点并加以击破。如同恶狼在黑暗中窥视,寻找猎物的破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三航则凭借着敏锐、精准的军事洞察力和丰富、卓越的作战经验,带领联军巧妙地应对日军的各种阴险进攻,在战斗中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根据地实际情况的独特游击战术体系。
这套游击战术体系以灵活多变、出其不意为核心原则,强调充分利用根据地的复杂地形优势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与日军进行巧妙的周旋和坚决的战斗。
联军战士们常常化整为零,组成多个灵活机动的游击小组,深入日军占领区,如同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
对日军的交通线、据点、后勤补给等关键目标进行突然、猛烈的袭击和破坏。他们时而在山林中巧妙设伏,打击日军的巡逻队和运输队,让日军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陷阱。
时而在夜间悄无声息地潜入日军据点,发动突袭,夺取武器弹药和物资,让日军在睡梦中遭受沉重打击。
时而又在日军的必经之路精心埋设地雷,炸毁日军的车辆和装备,使日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如同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在一次典型的游击战斗中,冯三航得到了准确、及时的情报,得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经过某条山路,为前方据点运送重要物资。
他立即组织了一支由精锐战士组成的勇敢无畏的游击小分队,提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山路两侧的山林中。
当日军运输队毫无防备地进入伏击圈时,小分队首先用威力巨大的手榴弹炸毁了日军运输队的首尾车辆,迅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和前进道路,让日军陷入了绝境。
随后毫不犹豫地迅速向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