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的粮食大丰收,刘恒久皱的眉头总算是得到了舒展。
自己在农业上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老百姓今年也能有个好日子过了。
为了在全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带动大家明年继续辛勤耕种,刘恒找到了自己的堂哥。
正是当年刘邦为了安抚老爹,封的大哥家的儿子。
刮羹侯——刘信。
刘邦本来就是想满足一下老爹的临终要求,刮羹候本来就有嘲讽大嫂家的意思,就是发泄了一下刘邦心中的气儿。
当初刘邦落魄的时候,经常带着朋友跑到大哥刘伯家里讨饭,大哥人不错,对他们是好吃好喝的照顾着。
可惜大哥去世的早,由大嫂一人带着孩子,家里的日子也变得很难,这大嫂很讨厌刘邦,觉得他就会蹭饭,不务正业。
有一次刘邦去蹭饭的时候,大嫂就刮着家里的锅底,示意刘邦家里已经没饭了。
可刘邦跑到厨房一看,她家里还有粮食,刘邦一气之下断了和他家的来往。
刘邦封侯之后,将刮羹候的封地选在了舒县,那里贫瘠的很,地都不适合耕种。
没想到经过刘信多年的努力,那片地已经成为一片肥地,充满着勃勃生机,水利工程、肥料等等耕种所需的条件样样不少,可见刘信在这方面究竟有多擅长。
刘恒很开心,下诏让刘信进宫,刘恒要亲自向他询问土地耕种方面的知识。
—————————
此时的刘信正在土地间忙着耕作,虽然汗水直流,衣服都湿透了,可他依旧乐呵呵地挥舞着锄头。
他再差好歹也是个侯爵,居然亲自下地耕种,可见他是真的很热爱种地。
从小就在土地里长大,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热爱。
在听到刘恒召见的消息后,他急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赶往了长安。
这刘信其实和周勃差不多岁数,是刘邦儿子一辈里年纪最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