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挑担的都跟我去厨房

“小少爷估算的还真准,这个装了一大半土豆的箩筐还真就差不多是65斤。”

张弘单手从容地提着秤,下面恰好挂着那个装了一大半土豆的箩筐,

“1670斤呐,难怪小少爷说土豆的产量跟番薯差不多呢。”

李国助笑着摇了摇手,说道:

“现在说差不多还为时过早,得称过了才作数,你们赶紧称一下番薯。”

“不用称了,以我的经验,可以确定这亩番薯的产量在2000斤左右。”

郭怀一突然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亩番薯总共装满了15个大箩筐,

像郭怀一这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一眼就能据此精确预测出其产量。

李国助迟疑了片刻,说道:

“还是称一下吧,我不是怀疑你的经验,只是想见识一下你的经验有多准。”

“称一个箩筐就行了,不用每个都称。”

此话一出,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林福、张弘五人却都用秤吊起一个装满番薯的箩筐,称量起来。

“134斤14两9钱。”

最后还是杨天生秤的最快,在报出自己的称量结果后,顿了顿说道,

“看来郭小弟的经验还是有些准头的。”

以他的职业操守,没等另外四人报出称量结果,就下结论,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李国助本来只让称一个,但既然五个人都称了,就用询问的眼光扫过另外四人。

那四人无不点头,表示自己的称量结果跟杨天生差不多。

其实这些箩筐的大小全都一样,装满同一种农作物时,重量肯定也都差不多。

所以只要称出其中一个箩筐的重量再乘以装满番薯的箩筐数量,

就足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这亩番薯的产量了,的确没必要每个装满番薯的箩筐都称。

从杨天生的称量结果来看,一个装满番薯的箩筐大约重134斤左右。

则15个装满番薯的箩筐当然就是2000斤左右了。

明代一斤大约是600克,是现代一斤500克的1.2倍。

所以明代2000斤就是现代的2400斤,折合成现代公制为1200千克,也即1.2吨。

对于明代的番薯亩产量而言,这个成绩已经算是拔尖的了。

就算是在现代,这也是相当不错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