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纨绔子弟太会玩了

胆子大的,甚至揭竿而起,攻打行宫。

可平民百姓,哪里是朝廷禁军的对手,参与作乱的数百人,全部被安乐侯镇压诛杀,祸及家人。

陈州俨然已成人间炼狱!

通判杨松见安乐侯倒行逆施,连连上书朝廷,却都杳无音信。

无奈,只得亲自进京告状,不想半路又被安乐侯带来的禁军拦截。

庞昱见他铁了心要和自己作对,日后必成最大的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遂将其下狱,罗织罪名,交由知州审判问斩。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便是庞昱身边的人,也早已看不惯他的倒行逆施。

安乐侯在陈州的所作所为,朝廷已有风闻。

皇上听闻风传,心中震动,悔恨不已。

连忙传召范仲淹,询问此事真假。

“皇上,此事老臣也只是耳闻,并未接到任何奏折和举报,真假难辨。”

“但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

“为今之计,唯有派得力之人前往察查。”

“一则可安抚百姓,彰显陛下爱民之意。”

“二则,若只是谣言,也可还安乐侯一个清白。”

赵桢深以为然,询问谁可当此重任。

范仲淹略一沉吟,道:“当今天下,能彻查此案者,唯一人而已!”

范仲淹没有明说,因为不说,皇上也知道是谁。

而偏偏皇上不说,显然就是不想让包拯前去,他自然也没必要点明。

“你说包拯?”赵桢神情复杂起来。

他固然知道包拯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正因如此,他才不愿让包拯前去。

包拯若去,一旦坐实庞昱罪名,庞昱还能活命么?

曹国舅和陈世美都已命丧包拯之手,皇上不愿庞国舅重蹈覆辙。

更何况,他也要脸。

当初包拯极力反对让庞昱为放赈钦差,他却一意孤行,不听劝阻。

如今果然出事,赵桢的心里感觉愧对包拯,愧对陈州百姓。

范仲淹接口道:“皇上,此事非包大人不可!若是别个去,也查不出真相,无非徒劳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