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小白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水灵灵的自己,原本与灵玉订有百年之萌,她不曾想过她会与人族有这段姻缘,她一直都觉得不是真的。
桑婆婆站在她身后为她梳头,梳一下说一句,“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永谐连理......”
“梳到底”“儿孙满地”“永谐连理”,多么美好,这是小白见到汉源第一面时就存着的心愿,但终归,她对汉源的陪伴是有限的,等汉源百年后,她依然还是这个样子,不老不死。
不过,寻不到长久的相依,短暂的陪伴她也是知足的,只要那个人是汉源!
包子铺门前,很多人都挤前来看热闹,一开始就站在招牌下的聂氏一眼就在人群中瞧见了说书先生,他也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那个到兰花镇来办货的姬家三少爷煜城也踮着脚尖前来瞧热闹。
在大家的一片嬉笑声中,小白一衣红衣,蒙着盖头,被桑婆婆牵着,在一群少男少女的簇拥下从她的侧院走了出来。
今天的汉源看上去格外的不同,仪表堂堂,更加俊美,也着一身红色喜袍,白玉冠束发于头顶,身上挂着红绸,在簇拥着的人群里比都所有人都高出一个头来,显得格外的鹤立鸡群,让人老远就能一眼认出他。
此时,他正在站在大门外,满心欢喜的等待着他的新娘子出来。
簇拥着小白的一群人走到大门口处,桑婆婆将红绸的一端放在小白手里,将另一端递给汉源,汉源伸出手来接过红绸,桑婆婆在汉源的手背上拍了一下,当着大伙的面,叮嘱他道,“汉源,从现在开始,我就把小白交给你了,你要好生待她,不得苛责于她!”
汉源对桑婆婆毕恭毕敬的行了礼后应道,“您请放心,汉源不敢!”
邻居余婆是喜婆,走在两个新人的前面引路,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同心堂门前,小白在喜婆的牵引下跨过事先准备的火盆,这时,喜婆说起吉礼,“一步桃花开,二步李花开,三步莲结子,四步引男来。”
跨过火盆,两个新人一左一右同时推开同心堂的大门,大门上的那个大大的“喜”字随着从两边分开,喜婆又说道,“新人推开门,喜从八方来”。
过了前堂转过侧门,又回到了包子铺的正厅。
此时,桑婆婆坐在上堂的位置上等着这对新人行拜堂礼。
一对新人在喜婆的安排下,一左一右的站在桑婆婆前面,这时,喜婆说起吉礼。
天地造化赐新福,张灯结彩迎新人!
一拜天地谢姻缘。汉源引着小白转过身来,朝外磕头拜了天地。
二拜高堂谢养恩。转过身来,两人对着桑婆婆磕了三个头,谢桑婆婆对汉源的抚养之恩,对小白的扶持之恩。
夫妻对拜谢不弃。乾坤交泰,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早得贵子,永结同心,不离不弃。
行完夫妻对拜礼,两个人目不转睛的痴痴的看着对方,久久没有反应过来,喜婆在一旁敲打了一下汉源,“好你个汉源,已经娶到了小白姑娘,还怕以后看不够呀,还是快给桑婆婆敬茶?”
汉源和小白这才双双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接过一侧递过来的茶,跪在桑婆婆面前,向桑婆婆敬茶。
礼成之后,桑婆婆望着面前的一对璧人,感慨万分,她一手拉着一个,嘱咐道,“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走到一起容易,要珍惜这难得的缘分。”
她清楚,小白对汉源的陪伴只有短暂的时间,汉源百年后,小白依旧是孤独的一个人。
大家都知道小白和汉源一样,都是孤儿,平日里,也都权当桑婆婆既是小白的娘家人,也是婆家人了。
喜堂里,见桑婆婆如此交待,也跟着起哄,“汉源,我们可都是小白姑娘的娘家人, 以后的日子里,你要是敢欺负小白姑娘,我们可是不答应的哦!”
汉源见大家都是好心,羞红着脸,连声应道,“汉源不敢,不敢,汉源一定好生待小白,绝对不让她受到任何。”
说书先生没有挤进喜堂里来,只是在外面看着热闹,看了一阵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没有小九的感觉,于是,默默的离开了。
就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小白感得一阵阵心痛,还有一种很熟悉,很想靠近的感觉。
她马上抬起头来,在嬉笑的人群中寻找。
汉源发现了她的异样,小声的问道,“小白,你怎么了?”
小白轻声说道,“哥哥,我刚才又有了那种心悸感觉!”
汉源回道,“什么感觉?路过中心石阶处时的那种感觉吗?”
小白再瞄了一下四周,没有发现异常,“对,就是那种感觉,但现在没有了!”
汉源也微微向四周看了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