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故作一脸为难的样子,

“娘,这些银子读书的费用是足够了,可儿子认识一位先生,科考押题特别准,儿子想打点一番,明年的科考把握也会更大一些。”

“这样啊!”

陈老太皱起了眉头,押题一说她也听别人提起过,

据说钱塘村的王举人就是花了二十两银子押中了试题,一举考中了举人,现在成了举人老爷,据说还是朝廷的候补官员。

可短短几年,这读书的费用是节节攀升,去年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现在给他二十五两银子还嫌少,这也太烧钱了。

不过为了让儿子出人头地,全家就算要饭吃,也得供其读书。

虽然这样想,但心里有点不踏实,这五十两银子可是卖青丫头的钱,万一大房不服软,钱都给老三拿走,她拿啥退给人家彩礼?

真要成了那样,自己可就坐蜡喽......

柳凤娇见陈老太低着头不吱声,一个劲的直挠脑袋,心里着急,

趁这个机会,必须得想办法把钱给抠唆出来,手里只要有钱,那就能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

这些年她早就过惯了大手大脚,锦衣玉食的日子,吃不得一点儿苦,

现在别说二十多两银子,就是五十两能够他们一家四口的花销就不错了。

“娘,你看你还琢磨啥,俗话说,在家千般易,出外万事难,不管干啥事,处处都花钱,再穷不能穷书生,再苦不能苦占才,

你想啊,占才整天动脑,不比庄稼人轻快,那得吃得好,睡得好才行,

真要是紧紧巴巴的,吃吃不上,喝喝不上,弄得面黄肌瘦跟个病秧子似的,哪有力气读书?

要是真这样,咱家狗辈子都别想出来秀才。”

“你这孩子,胡咧咧啥,真是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