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书法展览即将拉开帷幕。苏瑛,一个对书法小有热情的老人,决定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幅精心书写的《道德经》去参展。苏瑛捧着这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踏入展览大厅的时候,就像捧着一个即将闪亮登场的宝贝。
那幅字,墨色浓淡相宜,笔画或刚劲或婉转,每一个字仿佛都带着古老哲学的韵味。苏瑛自己都忍不住在心里暗自夸赞,这简直是苏瑛书法生涯的小巅峰啊。一进展厅,苏瑛就忙着找个显眼的位置把苏瑛的作品挂好。旁边那些个书法作品也是各有千秋,不过苏瑛心里想着,苏瑛的《道德经》那肯定是能脱颖而出的。
随着展览的临近,苏瑛开始紧张起来,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然而,当苏瑛看到其他参展者的作品时,苏瑛意识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理解。苏瑛开始放下心中的负担,享受这个展示自己热爱和努力的时刻。
展览当天,苏瑛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将苏瑛的《道德经》书法作品挂在了显眼的位置。随着参观者陆续到来,苏瑛站在一旁,观察着他们对作品的反应。有的人驻足欣赏,有的人低声讨论,甚至有人拿出相机拍照留念。苏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得到了共鸣。
展览开始后不久,就有不少人陆陆续续地走过来。突然,一群大妈大爷围了过来,他们那眼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其中一个大妈戴着个大大的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瞪得老大,她指着苏瑛的作品大声说:“哟呵,这写的啥玩意儿啊?密密麻麻的,像蚂蚁爬一样。”苏瑛一听,心里那个气啊,但又不好发作,只能陪着笑脸解释道:“大妈,这可是《道德经》,是很有文化内涵的呢。”大妈却不以为然,撇撇嘴说:“啥道德经不道德经的,苏瑛看就不如旁边老张写的‘福’字喜庆。”
苏瑛那叫一个哭笑不得啊。
这时候,一个大爷凑了过来,他倒是很认真地看着苏瑛的字,一边看还一边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苏瑛心想,这位大爷看起来是个懂行的啊。谁知道,大爷突然来了一句:“这字啊,看起来就费劲,还不如苏瑛孙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大字呢。”苏瑛感觉自己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苏瑛愣了一下,心里五味杂陈。尽管苏瑛明白书法艺术并非每个人都能欣赏,但被这样直白地批评,还是让苏瑛有些失落。苏瑛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礼貌地回答:“大爷,书法是一种需要慢慢品味的艺术,可能不太适合所有人。”
大爷似乎并不买账,继续说道:“艺术?苏瑛看这玩意儿就是让人看不懂的。你看看人家老张的字,多大,多清楚,多喜庆。”苏瑛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确实,老张的“福”字大而醒目,周围聚集了不少人,笑声和赞叹声不绝于耳。
苏瑛笑了笑,没有再反驳。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喜好都是不同的,苏瑛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苏瑛的作品。苏瑛决定转换话题,询问大爷是否对书法有兴趣,或许可以从基础开始,慢慢引导他理解书法的魅力。
“大爷,您对书法感兴趣吗?其实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苏瑛耐心地解释着,希望能引起他的兴趣。大爷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对苏瑛的话有些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