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习惯了用手机查看时间,而在这里连手表也是稀奇物。
不知道具体的时间让他倍感不便,显得十分棘手。
走着走着,他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
抬头一看,前面有个中等大小的门面,牌子上写着“便民食堂”
。
店里摆放齐整的桌椅和橱窗中热气腾腾的新鲜馒头吸引着他。
旁边的黑底匾额写着“前门小酒馆”
,只是这个店面还没开门营业。
这环境让江波感觉颇为眼熟,刚好也饿了,于是决定在这儿解决早餐。
进店时里面已经有不少食客,窗口还有两三人在排队。
探头看了一眼,里面的菜品还真不少。
除去馒头外,还有油条、咸菜丝以及茶叶蛋。
旁边有两大锅,一个盛着豆腐脑,另一个小锅里竟装了些炒肝——
这让江波不禁疑惑:这里怎么会有炒肝,但那锅只装了一小半。
“难道味道不好?”
他在心里琢磨。
无论如何,江波喜欢这道菜。
排到他的时候,他对着对面的中年妇女,一个扎着盘头的女人,下了订单。
“两根油条,一个茶叶蛋,再来一碗咸菜丝。”
### 短评:该段通过转换叙述方式,保持原有角色关系的同时丰富了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使故事更有立体感。
她麻利地整理好这些食品,连头都没抬,径直把它们递给江波,并说道:
“两根油条一角五分,鸡蛋两毛钱,咸菜免费。”
真没想到,价格还挺高的。
对于当时的人均收入来说,这可算不上普通市民能轻易负担得起的。
毕竟那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又有多少呢?都是通货膨胀惹的祸。
根据之前主人的记忆,江波知道两年前这些东西的价格还远低于现在的一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他并不在意。
江波随口说道:
“再给我来一碗炒肝。”
听闻此言,售卖早餐的中年妇女终于抬眼看向了江波。
这一刻,江波猛然想起来了这个店铺为啥会显得如此熟悉。
这就是?
“赵雅丽!”
清早还在想着徐慧真和陈雪茹,没料到这会儿竟然就遇上了她们——就像误闯进了《正阳门下的小女人》的情节中。
江波前世曾看过这部剧,还记得小酒馆的老板徐慧真同丝绸厂老板陈雪茹一样是个出色的职场女性,而现在他所在的便民食堂也是她打理的。
按照当下的时间节点,确切地说应该是实行公私合营制度下徐慧真是民营部分的经理。
至于这位名叫赵雅丽的女同胞,给江波留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她育有八个男孩。
“那得有多热闹啊。”
“应该跟这位搞好关系。”
很快,赵雅丽递过已盛好的炒肝。
“五角钱一碗。”
“总共八元。”
惊讶之后他不禁感叹:难怪顾客寥寥。
江波找了张桌椅坐下,尝了一口这碗炒肝后评语:“用料倒是十足的,可惜太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