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像秦绝这样音域过分广阔且能够善加利用的演员仍是少数。
迄今为止,秦绝的所有作品,皆由他原声出镜。
条件允许的作品,皆是现场收录原声,条件不允许的作品,秦绝亦会自己后期配音。
《白昼之雨》原作小说中有提及到“(莫森)讲话的声音低哑中含着股甜味儿”。秦绝在电影里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这种嗓音,不论在拍戏期间,还是在准备试镜的那段时间里,他都保持着这一声线。
不只是莫森,《父与子》里父亲的粗犷男声,《空碑》里秦弟弟的少年音,《熔炉》里聋哑少年琴的嘶哑大白嗓,《谁是侦凶》里秦封的磁性男低音甚至跨性别演绎时的标准女声,秦绝如他所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角色,包括声音。
[视频引用:震撼!这声音居然是他本人发出来的?!|秦绝声线合集|持续更新中.flv]
以及“声台形表”四项演员基本功里同样重要的台词。
[视频引用:秦绝练习台词念白|日常录播切片.flv]
“台词也是这样的,要先开嗓,锻炼声带、舌头、口腔这些,首先让硬件不拖后腿,让自己口齿清晰,接着才能去锻炼软性实力,也就是赋予感情,添加合适的顿点、气口。”——节选自秦绝《RayE/妙影荟萃》。
“当时剧本围读,他(秦绝)随身带着三个笔记本,黑色的是莫森的人物小传,蓝色的标着台词的韵脚、语调、气口,还有角色对应的感情和心态……。”——节选自王茗《镜头追踪》采访。
秦绝在《囚笼》里饰演的少年赤那并无台词,但在《白昼之雨》中,以莫森与田刚的饭馆对谈为例,他对声音和台词的拿捏足够专业,不仅感情到位,吐字清晰,细节之处亦不遗漏。
譬如莫森一直在抽烟,很少喝水,所以秦绝的嗓音在低哑的基础上灵活地变得更哑,且有断断续续的干涩感,将角色演绎得愈发真实。
再如雨夜小树林的回忆杀,少年莫森唆使曹昊击打何冶,当时他平静的口吻,因兴奋而骤然拔高的尾音,又在怂恿时下落的轻柔的语气,乃至看到曹昊畏畏缩缩,于是失去耐心的烦躁咒骂,无不体现出秦绝对台词的精湛掌控。在情绪饱满的同时,节奏和张力也处理得极为优秀。
至于莫森行凶杀人时的粗重喘息、费力咽口水的动静,以及发疯状态下的高声嘶吼,考虑到秦绝当时还是一位以浸入式演技为主的演员,此处便不从台词技巧的角度来分析鉴赏。
【·浸入派·】
[文字引用:对于自己的男主角出道作,彼时表演经验甚少的秦绝表示,当时要顺利演出莫森,他只能不断催眠自己“你就是莫森”。——《电影时评》]
浸入式演技,用秦绝本人的话说,是“非科班”、“野路子”。
“我是半路出家,从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本色出演’,接着第二个角色(莫森)的人生经历和我本人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一个‘浸入派’演员。”
“我的做法是让自己完全与角色共情,有相似的地方,我就让角色覆盖自己,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我就把自己的人格丢掉,让我彻底成为他。在这种‘完全浸入’的情况下,我和角色是一体的,就像‘被附身’一样,所以下意识的一些思维、行为,其实都是角色做出来的。演戏中的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
——节选自秦绝《RayE/妙影荟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绝总说他这套法子是在取巧。他说得没错,《白昼之雨》里有许多匪夷所思,仔细一想却又情理之中的细节。
其中之一,是莫森在厨房里给曹昊打电话,叫他过来一起帮忙杀掉田刚的片段。当时,莫森歪头夹着电话,腾出手去擦厨刀,从动作幅度来看,他擦得并不认真细致,也没有太过敷衍,真正让我留意到这里的还是一个小细节:莫森抓着抹布的那只手会时不时停顿一下,明明擦拭已经停止,他的手指却似乎还在动。
我起初想不明白,还以为这是在表现他焦虑、烦躁,因此有这种多动症似的表现。后来自己做饭拿起菜刀,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小动作是在用指甲抠刀面。
是油点、菜末或者什么别的污渍,因为主人没有精心呵护刀具,所以黏在刀刃表面,等到下次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莫森那时就是在拿指甲把它们剐蹭掉。
我不认为贺导在讲戏的时候会具体落实到这样的细枝末节。
所以我大胆推测,这或许就是秦绝说的,是角色“附身”演员后自发做出的事。
类似的桥段,还有那段被其他影评反复提及的“莫森持刀把刚回家的职员杀死后,面不改色地重新坐回餐桌前吃面”。
“看秦绝表演,能看到不少惊喜,也能看到不少惊吓。当他处于沉浸状态,即我们俗称的入戏状态时,他的许多举动都是剧本里从来没安排过的。其中有一场就是,拍的杀人戏,杀完人了,秦绝拿着刀往回走,走到厨房里自己给自己找吃的,开始煮面。很突然,当时谁也没想到他冷不丁会这么做。喊‘卡’之后我问他怎么想的,是出于什么考虑加的这段戏,结果他比我们这些坐在监视器后面的人还茫然,只是跟我说:‘因为当时饿了。饿了,所以要吃饭。’”
——节选自贺栩《百年光影》。
这段不管是看贺导的文字描述,还是回忆影片中的情节画面,都让人毛骨悚然。
同时它也证明了,要点评《白昼之雨》里秦绝的演技其实很难,因为他的所做所演,有很大一部分都只能用“浑然天成”来形容,是一种即兴,一种自然而然、玄之又玄的“感觉”,而非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演绎。
听上去的确神奇,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进入那种“顺其自然的境界”,并呈现出精彩的表演。
可正如经典名句所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沉浸式演技固然有其优异之处,但不得不说,这种入戏方法非常极端,许多浸入派演员终其一生都活在角色的影子里,被角色的人生经历笼罩,被角色的三观和情绪左右,以至于失去自我,不断承受煎熬和折磨。
……事实上,秦绝在饰演莫森,拍摄《白昼之雨》的那段时间里,也绝对谈不上状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