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梧桐村,住茅草房的,还大有人在。
就连宋家自己,都还是土坯房呢。
如今,竟然直接给闺女、女婿盖砖瓦房。
这气魄、这实力,让众人咂舌。
消息传开,就连赵苏氏听了,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她当初有底气磋磨宋平平,宋平平无子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就是,她认为宋家穷。
宋家的日子过得不如他们赵家。
就算是知道宋平平的境遇,宋家也不敢直接对上赵家。
只能是忍气吞声。
所以,不论这个时代还是后世,娘家都是出嫁女最为坚实的后盾。
娘家强势,出嫁女才能在夫家挺起腰杆子,过得好。
再说赵康家。
自打赵佑洋和宋平平搬走之后,赵康连夜让赵德把赵苏氏送回娘家,让赵佑海把秦小花送回娘家。
什么时候娘家父兄教育好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教育不好,就永远都不要再回来了。
婆媳俩一个满脸泪痕,泣不成声;
一个还在嘟嘟囔囔咒骂着:“我没错。”
完全不思悔改。
紫家。
此时,紫宝儿穿着里衣坐在炕上,小脚还踢蹬踢蹬的,一刻也不得闲。
炕沿边的小薄被也让她给踢得皱皱巴巴,不成样子了。
因为出了这等事情,林荷花家就没有心情再做晚食。
顾辞就把宋家几口人,连带着赵佑洋和宋平平都一起叫来紫家吃晚食。
紫家多了几个人,院子里顿时就热闹开了。
晚食一共安排了三桌。
一桌是男人,在前院。
一桌是女人,在后院。
一桌是孩子,就安排在正屋炕上。
宋平平和宋如意原本是在后院女人这一桌的,可俩人非要加入孩子这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