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刺探情报三人组

周茂杨虽然是武将,但并非是个无脑莽夫。威远侯子嗣众多,他一个庶子能坐到如今的位置,靠的并不完全是祖荫。正是提前对周茂杨做过调查和了解,楚轶才一开始就主动找了他,在交往中逐步将周茂杨拉进来。

周茂杨对朝中局势,心知肚明。朝中太子已经当权多年,但架不住陛下年老、心思动摇,汉赵两王问鼎之心人尽皆知。好在太子这么多年监国理政也不是白干的。自陛下登基以来,北征多次,每次都旷日持久,朝内各项均由太子代天子管理决策。太子能力不俗,后方稳若泰山,陛下才能无后顾之忧地频繁北征。

陛下登基后,多次开启恩科取士,打的是陛下的名号为国选贤,但其实太子殿下才是所有恩科举子真正的座师。可以说,陛下登基后所进之士皆为太子门生。和跟随陛下征战多年,军中威望甚隆的汉赵两王相比,太子的文官集团并不落入下风。这几年更是隐隐成分庭抗礼之势。

但这并不是好事,一个国家,文武相抗,特别是天子还偏向带兵的皇子,这就如同一个玉屏风立在悬崖边上,山风偶尔的凌冽,玉屏风就能摔的粉身碎骨。这不是太子和楚轶想看到的局面。毕竟皇位争夺,损的最终是百姓的利益。

楚轶见他一点就透,当下就十分满意,对周茂杨继续道:“周兄,朝廷稳定,天下才能稳定。想要朝廷稳定,国本就得稳定,国本在何?你心中自当有数。本王南下以来,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刺客了。前几次不管,那是因为还未抓到明确的线索,现在有了线索,自然是不能放过。周兄,你可愿意和本王一起,将这国贼揪出来?”

周茂杨立刻应道:“末将愿意卫护国本大安!”

“好!”楚轶亲手将其扶起,道:“周兄大义。既如此,本王再告诉你一件事。因陛下遇刺,杨金环牺牲,汉王已经将威远侯调任北线,接替杨金环的位置了。”

周茂杨大骇,急忙替父辩驳道:“我父亲忠于陛下,忠于太子,绝不会......”

楚轶抬手制止周茂杨急切地话语道:“我相信周侯爷的忠心,但我那个皇兄现在掌握北征军三分之一,有权力调任驻京将领北上支援。”

周茂杨疑惑地道:“难不成,难不成是想拉拢我侯府?”

楚轶点头道:“正是!”

周茂杨又急忙跪下道:“王爷,我威远侯府从不参与党争,一心忠于朝廷,还望明鉴。末将可以性命担保,我父亲绝不会站在太子爷的对立面。”

楚轶道:“我自然相信老侯爷的忠心,否则我不会先跟你说当前的形势,再告诉你威远侯调任北线的事。威远侯调任北线,安排在陛下身边,临行前,太子也找威远侯谈过了。太子的意思是内部矛盾可以先放放,护卫好陛下,打好这过年前的最后一战才是最重要的。故而威远侯的启程,太子是支持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和残元暗自私通的人,拔出内部的隐患,才是对北征对大的支援。周兄,你可明白其中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