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内部没有自然风,这就导致空气不流通,里面的冷空气出不来,最多就是徘徊在门口。
这种情况会导致局部寒冷,达不到全屋散热的情况。
必须想个办法让空气彻底流通起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穿堂风,可这就意味着要把山的另一端也炸穿。
可这山体几乎到了极限,再有什么动作,山体很容易出现塌方。
思索片刻,陈东把目光瞄准头顶。
把山炸穿虽然实现不了,但是在头顶打个洞应该不成问题。
陈东立马拿出绳子,在头顶斜坡位置开始丈量。
随即陈东又跑到山上,从外侧继续观察。
在反复地确认中,陈东的图纸愈发完善。
他从山里开的洞,连通的正好是山上的一棵大松树。
这地方隐秘得很,基本没人会注意到。
说干就干!
陈东拿着铁锨一点点往下挖,挖出洞口以后塞进爆破筒。
只不过,他把火药量减少很多。
这一次,只炸开一个碗口大的洞。
如果说地下室里的岩壁是出气孔,那上面的就是进气孔。
进气孔必须比出气孔小,这样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负压,而负压又能形成一股吸力,把洞里的冷气推出去,从而把热气挤出来,最终实现整体降温的效果。
这个原理叫峡管效应,以后的空调压缩机也是借助这个原理。
头顶的洞口一打开,洞里的风明显变大了,整个地下室的温度都在下降。
这就意味着,上面的进气孔已经起到作用了。
不过,陈东要把这个风力继续放大,而且要变成可调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风扇。
有了之前做扇叶的经验,再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只不过,这次又做了改良,做了两扇陀螺扇。
风扇也有正反之分,正面是往里凹,反面则是往外突,从外形上看,有点像陀螺,所以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陀螺扇必须配套使用,单拿出来一个,几乎没什么用。
一个小时的时间,陈东已经做出两个陀螺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