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就在霍光离世短短三年之后,他所苦心经营的家族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对于这一结局,史学家班固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后指出:霍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自身“不学亡(无)术,暗于大理”所致。
所谓“不学无术”,便是指一个人既没有深厚的学识涵养,也缺乏应对复杂局势和处理重大事务的能力与智慧。正是因为霍光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最终才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覆灭悲剧。
此外,还有一段关于汉宣帝与霍光之间的故事流传甚广。据传,当年汉宣帝刚刚即位之时,曾前往汉高祖刘邦的庙宇进行祭拜仪式。当时,霍光奉命与之同车陪乘。然而,坐在霍光身旁的宣帝却感到如坐针毡,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仿佛有无数根尖锐的芒刺扎在后背上一般难受。这种感觉令宣帝倍感压抑,丝毫无法放松心情。
直到后来,宣帝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陪同乘车时,方才感受到一丝轻松和自在。也正因如此,当霍氏一族最终遭到灭门惨祸之后,民间便开始纷纷传言称,其实霍家的灾难早在当初霍光陪同宣帝乘车之际便已经悄悄埋下了祸根。久而久之,“芒刺在背”这个成语也就应运而生,并一直沿用至今,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内心惶恐不安之人的心境状态。〕
大汉
霍光府中
东闾氏面无表情地凝视着眼前正恭恭敬敬伺候着自己的侍女显,那双原本应该温婉柔和的眼眸此刻却像是结了一层寒霜一般,冰冷刺骨。自从生下女儿之后,由于月子期间未能得到良好的调养与照顾,她不幸染上了一场重病。
而在此之前,她一直觉得这个在自己身前伺候的显还算得上是个老实本分之人。可万万没想到啊,当她摇身一变成为了夫君的继室之后,竟然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之事!如今,霍家已然惨遭覆灭,那她可怜的女儿今后该如何是好呢?
本就是幼年丧母之身,再加上这霍家的变故,真真是苦命至极呀!这往后的日子,怕是要过得无比艰难了。
"将她拉下去,交由夫君处置吧。" 东闾氏语气平淡得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是不容置疑的。她心里很清楚,一旦夫君知晓此事,显定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况且,那些府外的霍家族人们又岂会轻易放过她?想到此处,东闾氏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心中一阵烦闷。接着,她下意识地用手中的帕子掩住嘴巴轻轻咳嗽起来。待到帕子移开时,只见上面赫然沾染了一抹触目惊心的鲜红色,这抹艳丽的色彩瞬间把身旁伺候的侍女们都吓得花容失色、惊慌失措。。
突然一道清凉的气息缓缓的安抚着她的身体,将她身体的沉珂缓缓洗去,东闾氏紧锁的眉头缓缓松开了,她面上露出了惊喜之色,连忙让侍女将她扶了起来,向着天上的金榜不停的磕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感谢上苍垂怜!竟能将我这副病弱之躯所患沉珂尽数除去,此等大恩大德,东闾氏没齿难忘!从今往后,我定当多多行善积德,以报上天之恩情,并竭尽全力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东闾氏本就是个极其聪慧之人,对于上苍为何会出手相救,令自己得以康复一事,她心中自是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呐。她深知,上苍此举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其目的无非是想要通过拯救自己这条性命,来警示并引导自家夫君莫要误入歧途啊!
霍光如同雕塑一般,静静地坐在宽敞而略显冷清的大厅之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他已经在这里枯坐了许久,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前方,思绪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的那些至交好友们纷纷赶来,苦口婆心地劝说他:“那个显万万不可娶进门呐!这其中利弊,难道您还看不明白吗?”然而,霍光只是默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变化。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沉寂。只见一名侍女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奔进大厅,气喘吁吁地说道:“老爷,大喜呀!夫人承蒙上天眷顾,如今身子已然大好啦!”话语间,那侍女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原来,这名侍女一直心向原配夫人东闾氏,对那个妄图取代东闾氏地位的显心怀不满。想当初,显还是个侍女时便已眼高于顶,对府中的下人们呼来喝去。若她真能如愿以偿成为老爷的继室,那她们这些原本侍奉在原配夫人身边的人岂不是会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因此,得知东闾氏身体康复的消息后,侍女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霍光听闻此讯,原本黯淡无光的双眸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也像是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喜不自禁,猛地站起身来,连声道谢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朝着东闾氏所住的院子快步走去。因为他深知,在众多东闾氏得以存活下来的时空里,自己的命运往往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巨大转折。
(东闾氏这个历史上没有活下来的人活下来了,说明历史可改,如果没有活下来,说明历史无法更改,霍光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无功的。他这是在权衡利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