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认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行业鄙视链里最底层的,没有工资没有社保,还要遭受各种误解,还要受到公司各种管制。不如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下班后都不用操心工作的事情。心是自由的。
林丽曾经也无数次想要换工作,但是每次一想到自己已经成交的那几百个客户,就放弃了。虽然有些保单已经服务超过五年了,现在已经没有续保的佣金了。她一直在服务。即使在疫情后最难的那两年,她虽然收入下降很多,降低了服务成本,可还是在维护客户的关系。
在父亲生病的那些日子,她第一次请比较长的事假,当时和区经理请假,还是三天两天地批假,并没有很爽快地一次性批一个月的假。
那段时间,林丽根本没法安心工作,她需要照顾卧床在家的父亲,重要的是她想要陪陪所剩时间不多的他。区经理还和她说 ,让她每周去一两次早会。刚开始她是尽量去,由于当时把父亲安置在惠州的房子里。
她如果要来早会大概要坐两小时的地铁和公交。早上六点就起床了,然后先把父亲的粥煮上。然后自己才出门。
刚好赶上六点二十八分的公交,两个站到沙田地铁站,然后坐上14号地铁,中间还换了两次地铁,赶到南山,下车走到公司大概八点半。
那时候,她心情很低落,有时候在路途中想到父亲的病情只有不到两个月,就会在那里暗自落泪。她没告诉过朋友们自己在经历什么,见到同事和客户的时候,她依然还是笑脸相迎。
那是她至暗的日子,她并没有要求公司给她通融考核。她那个季度照样还是按要求完成考核。
小主,
一个月左右,她父亲就去世了。她休了丧假十来天,才回去上班。那时候她特别伤心,上班也没有精神和好心情,就想着快点下班打卡,完成这个任务。
她感觉这份工作给不了刚入公司那几年的那种成就感和盼头。就像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她原来地产公司的离职群里,有人发出来有国企的地产商在招聘一个运营方面的人。
她很快就加了这前同事,然后发了自己的简历过去,很快就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她去面试的时候,对方还问了很多专业的问题。林丽还比较淡定地应对。对方面试的是个叫夏总的中年男人。他说面试了这么多人,林丽的回答还是比较专业的。
他问的是怎么培训不是地产营销出身的内勤、保安、保洁,让公司全员营销?这个问题林丽就借用了现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内勤那种全员销售的模式。这个夏总还挺认真地听了,还记录下来。
但是到了人力资源部和她谈价格的时候,比她预期的要低了一半,对方说他们税前给八千。这个岗位没有管理职能,而且之前都是90后的年轻人做的。
林丽当时并不是最佳的面试心情,没有什么精力和她讨价还加,只是说这个价格接受不了,让人力部帮忙申请一下。她觉得至少税前一万五。但是这个人力部经理说,他们副总都才一万五。而且国企这种工资体制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