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女孩同堂弟一起吃饭,他总是抢着付钱的那个,叔叔婶婶也会穿得十分体面,去参加路鸣泽的家长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
路明非对此,倒也只有那么一点点小意见,但爸妈都没怎么在乎他,整年整年地在国外飞,他还能指望叔叔婶婶能对他有多好?
左右一点心里不平衡罢了,这么些年都这么过来了,也不差这么一天两天了。
双手抄在兜里,路明非耷拉着脑袋,顶着一对死鱼眼,一路下楼,走进便利店里买了婶婶吩咐的诸多东西,
又溜达到书摊上,瞧了瞧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发觉没有,只买了一本《小说绘》回去。
“明非啊,听说你要去留学啊?”书摊的大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要论起二人间的交集,那可得往前老远说了。
起因还是这神奇的《小说绘》,婶婶总觉得路鸣泽聪明,好读书,人上进又热爱文学,
每次《小说绘》发新刊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华国文坛有了些新动静,总会支使着路明非去书摊上买回来,让路鸣泽紧跟时事。
这也很正常,华国的典型式家长,除了老爱拿自家孩子同别人家孩子比较,还有一种是觉得自家孩子是顶好的,谁也比不上的,显然,婶婶便属于后者。
大爷觉得路明非是个妙人,老来买《小说绘》,想来也是个热爱文学的主,可他从来不当着大爷的面翻开《小说绘》,总是蹲在书摊旁,将最新一期的《家用电脑与游戏》白看完,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
“哪有啊,申请而已,谁家学校瞧得上我?无非蒙个运气。”路明非一边蹭着大爷的杂志看,一边回道。
“出国留学也很不错嘛,回来多少是个海龟,能挣大钱。”
“我又没那大志向,要是考不上,给大爷你看摊也行,能有点小钱就行了。”
“没出息,看报摊可赚不到什么钱,我是年纪大了,给自己随便找些事干。”
“您这也挺不错的嘛,随时开摊随时收摊,还有过路的美女看呢...”
出国的话题让路明非有些沮丧,他确实申请了美国的大学,但绝不是他的成绩有多优秀,而是婶婶灵机一动给他办了的。
什么“以你的成绩上不了国内的一本,还不如弃考出国,运气好些,给人家录取了呢?”
但实际上的算盘,哪怕他再迟钝,也瞧得出来,一是赌赌运气,万一录中了,好歹对路明非爹妈寄回来的钱有点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