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宗亲会三

此次会议,犹如定海神针,为未来定下了一个主基调。

生处于草原冲突第一线的九大藩王,如猛虎下山,负责进攻,带兵驰骋沙场;而身处秦岭淮河这第二道防线的藩王,则似勤勤恳恳的黄牛,负责运输粮草。

实行点对点帮扶,犹如榫卯相接,紧密无间。

当然,周王朱橚,身为天下第二的藩王,又怎会与燕王帮扶?

若是如此,太祖仅存的两位嫡子,其关系更为紧密,犹如铜墙铁壁,保不齐便会推翻建文。

同时,为防这些藩王造反,阿斗对卫队人数进行了严格限制,不对,一王仅留一卫五千四百人的编制。朝廷也只负责这5400人的联想,至于超出来的人数吗?

不举不究,藩王有本事招人便自行养。

对于这编制问题,这些藩王亦是满腹狐疑。

而阿斗给出的理由,却如铁证如山,令人无法辩驳。

若真能征善战,身处绝境亦能获胜,不信你去问问那孙权。

不会打仗,你便是统领10万人马,照样不能获胜。

没错,孙权,说的还是你,别乱看。

不过,毕竟是宗亲,阿斗也是十分大方,对这些藩王卫队的装备,阿斗也是准备好了重金,除了常规的战甲弓弩,还配有火器及新式战法。

洪武二十一年,平西王沐英在麓川之战中推行的迭进法已经推广明军。

在阿斗看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对火器也有了一个想法:这火器只有一个孔,能不能多增加几个,比如增加到两个三个?

并且这支军队规模,能不能扩大?

如果一万人配合这种新式武器与战法,能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阿斗不清楚,但阿斗知道一件事。

打仗:就是要尽可能保全自己的人口来消灭更多的敌人,输不可怕,屡战屡败也不可怕,只要最后能获胜就行了。

对吧,父皇?

阿斗他爹刘备不就是因为汉中之战大获全胜才进位汉中王吗?

也因为夷陵一败,蜀汉多年积累的几万精锐野战军以及一批年轻忠诚的军官阵亡,彻底的断了大汉三兴梦。

这才无奈,让年老的赵云再次披挂上阵。

到了最后两年黄巾时期的老将廖化,也只能被拉出来当做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