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宏伟设想,在真正落地之前,澹台衍自己也不清楚究竟能不能做到。
但理想总归是要有的。
……
“主子,前面便是复阳县了。”
复阳县,是清河郡治下的一个小县城,位于交界地带,受地理环境所限,此处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
复阳县前任知县,便是现任清河郡郡守,王誉徵。
王誉徵,中书令王霈贞嫡子,琅琊王氏下一任家主。
昭仁九年,年仅二十岁的王霈贞参加科举考试,其卷被评为魁首。
但由于王霈贞是那一届的主考官,他看了被封存名字的案卷,从行文与措辞风格之上,认出这是他儿子的考卷,为免非议,他便将一甲第一名改为了二甲第一名。
王誉徵进士及第,却并未像大家所预想的那样入翰林院,而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到复阳这一穷乡僻壤的小地方做了一个小小知县。
他在复阳知县任上做了三年,将复阳当地的税收提高了三倍,为百姓爱戴拥护,三年任期满后,他以其卓越的政绩,被提拔为了清河郡郡守。
这事说起来,在当时还是一件在茶余饭后被人反复提及的新鲜事。
冀州清河郡是清河崔氏的老家,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琅琊王氏的家主,安排自己的嫡子到清河郡任郡守,此事说起来,怎么看都透着不同寻常。
可无论其余人怎么套话,王霈贞始终对此不置一词,长此以往,便再也无人议论此事。
但无论如何,仅从王誉徵的晋升之路上,便不难看出琅琊王氏对待子孙后辈的严苛,以王霈贞手中的权势,若想为王誉徵铺就一条青云直上之路,轻而易举。
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将王誉徵扔到基层历练,让他从最低的位置一步一步往上爬。
而王誉徵,也确实不负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