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刺杀

有官员赞赏其清正,宁愿得罪两位部院大臣,也要实事求是、力陈己见;有官员斥其冒失,尚未回京便写如此尖锐的奏章,一连得罪两位部院大臣,过于莽撞。

赞誉、攻讦皆有之,虽谈不上哪方阵营人数更多些,但无可置疑的是,澹台衍尚未回朝,却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可等第三封奏章一出,赞誉者改持保留意见;攻讦者愈发耀武扬威。

澹台衍对此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幽居金陵多年,期间外祖父去世也未能吊唁,如此不孝之举,天怒人怨;今日听闻外祖母病重,身子每况愈下,为孙者,无法以身相替长辈之苦,最起码也该服侍汤药,略尽孝心。

孝之一字,压得死一国之君。

澹台衍以“尽孝“为由,实在无可指摘,毕竟人伦纲常,乃人之常情。

但问题不是出在他以何种理由,而是出在“他想回清河崔氏探视”这一举动上。

作为一名刚刚起复的皇子,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尽可能离清河崔氏这一饱受非议的毒瘤,越远越好。

明哲保身、保持距离,这才是上上策。

可澹台衍,偏偏绕开了所有的正确选择,选了最糟糕的一种———主动地与清河崔氏挂上了钩。

当年巫蛊案发后,太宗皇帝虽未对清河崔氏赶尽杀绝,但一个“忤逆罔上“的罪名终究是逃不脱的,谁挨着,都得蹭一身灰。

任朝臣想破脑袋,也不明白澹台衍为何在这这种关头,主动跟清河崔氏扯上关系。

但对于澹台衍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省事。

从永州启程返京,可顺路经过冀州清河郡,这是最省事的法子。

当然,他也确实需要在回到燕京之前,摸清楚清河崔氏目前的状况,一旦等他回到燕京,一定会被种种琐事牵绊,届时便无暇他顾了。

至于朝臣会因为做何感想,澹台衍并不在乎,因为如今朝堂之上的大半臣子,并不在他计划拉拢之列,准确地说,他并不打算用他们。

这倒并不是因为现今的朝臣基本都已投靠太子或三皇子阵营,而是因为这批官员基本都是书院没落后培养出的“应试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