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帝国财政与军事的挑战"

我爷是刘邦 大春最棒 3368 字 2个月前

“大地本性温和,君子应怀宽宏大量之心!”刘启的字迹跃然纸上,笔触锐利,线条细腻而有力,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纯净气息。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几位大学讲师突然显得愤怒起来。

“殿下,你在书写哪种字体?”武功殿的大学讲师宝训高分贝地问道。

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堪称年轻王子中的严师。即便是胆小的蛇,若对他吠叫,他也绝不会犹豫地给予教训。

刘启搁下了笔,回答道:“我书写的是飞燕体。”

“楚国的陈后主是我们民族的叛徒!”宝训厉声斥责,“允许殿下练习书法,是为了培养殿下的心智和智慧,而非期望殿下在书法上取得卓越成就。殿下先是模仿陈后主的画作,如今又效仿飞燕体;这岂非本末倒置,走上了歧途!”

“书法乃是一门精致、自然、尊严和大气的艺术。”东阁大学的讲师于晨语气热切地阐述,“书法之中,人的性格得以体现。然殿下为何不青睐那些着名的书法大师,反而对陈后主之作情有独钟?”

一众学者激动不已,纷纷激昂地指责刘启,目光中透露出愤怒与不解。

刘启情绪激动地反驳:“我只是随心所欲地书写而已。书法课是我唯一能稍微放松的时刻,你们为何都要来责难我?”

在场的学者中,花丹大学的讲师楷张越语气相对和缓:“殿下,我们并非无端小题大做。书法毕竟是一门精致的艺术,陈后主的高超技艺确实无人能及。但鉴于殿下的身份,您自然可以收藏他的作品以供欣赏,只是不宜刻意模仿。”

“成就非凡之路,向来不易!殿下的银枪和铜马,见证了战斗与建国的历史!”另一位大学讲师全胜城也忍不住发言,“历经数月的不懈努力与勤政爱民,我们才得以奠定今日的稳定基石。殿下是我们伟大汉朝未来的统治者,未来的太子,您应当效仿皇帝的勤政与太子的纯善,切不可效仿陈后主那般忽视国事,沉溺于琐碎之事。”

“我……”刘启本想辩解些什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我明白了!”

束缚重重!难道作为蛇的后代,生活就注定无法自由吗?自封为汉王朝太子的刘启,他的日子被读书写字充斥,日复一日,单调而又乏味。

“哼!”突然,花丹大学的讲师楷张越目光落在刘启的书写上,语气中带着惊讶,“这是何故?”

“标点符号!”刘盈解释道,“我在阅读时喜欢进行断句。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句号。”

他一直在深入研究孔子的三经四书,以及汉竹学院的大学讲师每月所讲授的历史课程。然而,那些古书中的文字都是连绵不断的,难以辨认出独立的句子。因此,刘启在阅读时添加了标点符号,以辅助区分和划分句子。

瞬间,众大学讲师齐聚一堂,均陷入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之中。

“这些标点符号确实极具价值!”楷张越赞许道,“若广泛应用,将大大减轻普通人阅读时的理解难度。读者将感受到阅读的流畅性,教师也能更高效地传授知识!”

“确实,我国王朝的科举考试由刘学派主导。若在经典文献中使用标点符号来划分句子,无疑将使经典的含义更为显豁,易于理解。”

“圣人的教诲岂能随意中断!”宝训皱着眉头强调,“此举看似便利,但一旦打断句子,恐将导致含义混淆,进而引发诸多解释。我们又该如何依赖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他们激烈争论之际,刘启心中既感困惑又忍不住发笑。

“各位先生,请不必再争执,”刘启解释道,“实际上,我创造这些符号只是为了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你们都了解,我们皇上的祖先以及我的父亲,每月都要处理大量文件,夜以继日地审阅奏章和诏令。”

“有了这些标点符号,奏章的理解将更加直接,无需逐字费神推敲!”

标点符号对于准确理解文件内容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司法部长浪淑水向皇帝提交了数份奏章,每一份都 以洋洋洒洒的五千字前言作为开头。皇帝在聆听这些奏章时感到困惑,对于划分句子感到厌倦,不久便忘记了先前所听的内容。

尽管老皇帝备受尊敬,他本人也勤勉于学业,不知疲倦。然而,毕竟他的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冗长的讲座并不喜好。

太子在愤怒之下,下令将浪淑水拖出去打了九十五板。此外,他还颁布了一道诏令给所有大臣和仆人,明确规定从此所有奏章和诏令都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撰写,以避免冗长复杂的解释可能导致的误解和混淆。

小主,

那时,刘启心想,若有了标点符号,老皇帝在聆听奏章时必将更加易于理解,得以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阅读起来也会更加流畅。如此一来,像浪淑水这样的大臣也能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在浪淑水遭受鞭刑之际,皇帝终于领悟到了他的奏章内涵,并下旨停止了刑罚。然而,悲剧已经发生,宦官浪淑水已是命悬一线。

“太子孝顺尊长!”老学者们虽已年迈,但并非迂腐之人,他们能看到这一创新带来的实用性。楷张越开口赞道,“此发明对阅读的帮助不言而喻。想象一下,若得以实施,阅读的难度必将大大减轻!”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赞同声,因为解读句子无疑是阅读经典文献时最为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从年轻时便开始阅读,对此深有体会。

这时,老皇帝那洪亮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我的孙子,你还有其他有益的建议吗?”

刘邦和刘盈,脚上沾满了尘土,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老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愉悦,而刘盈则保持着恰当的严肃态度。

“陛下,太子殿下!”

“无需多礼!”老皇帝回应道,“我刚在外面听了一会儿。我的孙子又为学者们带来了哪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