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同学已经等着看大树笑话了。
“说的好!”老罗夸奖道。
嗯?小伙伴惊呆了,什么玩意儿?老师你迪化了?
“跟我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再读一遍,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随着同学们跟着老罗抑扬顿挫的声音,渐渐的,似乎有了点意思。
“发汗”是个动词,“解表”是目的。因为发汗了,所以解表了。
“宣肺”也是个动词,“平喘”是目的。因为麻黄能宣肺,所以可以平喘。
麻黄能“利水”,水利出去了,水肿自然也就消了......
噢,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样的规律呀。
而李介宾则是在一旁眼神深邃,这就是他认可这中药学教材的原因,即使有各种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规范之后可惜更容易学习。
至于说不足之处如何弥补,那就要看自我学习了,上个学混个毕业证而已,还真指望学校教出来个国医大师?
“......我们刚刚说过,过去的本草着作,功效跟主治是杂言的,而且很不规整,东一句,西一句的,而我们现在的教材,编写的时候就出于一个规范的目的,不仅分清了功效跟主治,而且把功效的格式也进行了规范......”
“然后我们再说说主治,其实对于你们来说,首先是要掌握中药的功效,功效是一味中药的根本属性,有了功效之后,上可以推导性味归经,下可以推导主治。”
麻黄是解表药,是辛温解表药,因为可以发汗,所以性味是辛、微苦,温。
而因为能解表邪,尤其是在伤寒论中,麻黄是治疗太阳病的,所以归肺、膀胱经。
肺的话很好理解,肺主皮毛嘛,而且麻黄还能平喘。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