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脏腑辨证看这个病案。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舌质偏暗,舌苔不腻,脉象显细,可辨为肺阴虚证;
咳嗽呈阵发性,考虑风邪内滞;纳可、便调,说明脾胃无损,病在上焦。
治疗可以考虑以养肺阴为主,兼祛风邪。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或者养阴清肺汤加减。
脏腑辨证,便是病位辨证,咳嗽跟肺有关,那么就是肺系疾病,随后再根据气血阴阳痰饮瘀毒去配个性质,这么就得出来个证型,随后就可以出方子了,而这个方子是针对的这个证型,很有可能对于病症的改善,并不是很明显。
中医内科学教材分章节就是这么分的,肺、脾、肝、心、肾、气血津液、肢体经络。
理论很好,根植于中医理论,也很简单易懂,上手也快,就是按图索骥就行,找个小学生都能出个方子出来。
但是,这个效果嘛......很多中医毕业生上班了不会开方,开方效果不好,也不是跟这个没关系的。
“脏腑辨证就如此不堪吗?”中年大夫叹气道:“可是学校里面就是这样学的呀,教也是这样教的。”
“那是为了你们安全行医,朝廷首先不是你们能治好病,而是别出医疗事故。”李介宾吐槽道:“而且脏腑辨证本来就是有配套的药法的,张元素的脏腑辨证与遣药制方论是相辅相成的,而编教材的时候,则是将各种不同的方剂都试图给充填到脏腑辨证这个框架下,想法很好,但是简易了环节的同时,也削除了这些方子本身的最大优势......”
比如说这个患者,真的按肺阴虚去开药,很有可能喝了之后没什么效果,当然也不会恶化,这种情况大部分去喝中药的患者大概都亲身体会过。
李介宾继续说道:“我们还可以这样辨:
病症为咳嗽,病起于空腹饮冷,属冷饮伤肺,肺气上逆。
晚上咳甚属肺寒,胸憋为胸阳不展,口干为肺不布津。脉沉主里,细弦主饮停、饮郁。
综合分析,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
治疗当以温化肺家寒饮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