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废医论》到《医药说》

只不过,普通人可能就是骂几句也就算了,但是俞樾是文化人呀,惹了文化人是什么后果?

看看始皇帝陛下的风评就知道了,得罪读书人,后果很严重。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细节的。”李介宾想了想说道:“他毕竟是个文化人,又不傻,俞樾首先推出的《废医论》,全文分本义、原医、医巫、脉虚、药虚、证古、去疾共七篇,凡七千言。”

这时的俞樾,是否对医药彻底失去了信心不得确定,但他从文献考证角度提出废医的观点是系统化的。

他从医的起源、医巫关系,到脉到药又到治病,建立了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

结论自然是脉也虚、药也虚、医亦虚,而最终“医不可恃”、 “药不可恃”,故只能“全盘废医”。

“医之所治病者药也,药则不可恃,脉虚、药虚斯医亦虚矣,曲园先生所以愤然而议废医也。” (《药虚篇》)

“今之世为医者日益多,而医之技则日益苟且,其药之而愈者,乃其不药而亦愈者,其不药而愈者,则药之亦不愈,岂独不愈而已,轻病以重,重病而死。” (《证古篇》)

俞樾在《废医论·去疾篇》武断地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邪恶之心所致。

故他最终的结论是“医之不足恃,药石之无益”。

从唯心的角度出发,俞樾认为治疗疾病的惟一途径是“长其善心,消其恶心”(《去疾篇》)。

啧啧,一个可怜的老头儿形象跃然纸上。

“所以,他黑中医不是因为西医,而是想让大家练气长生吗?”大树觉得有点好笑,“不过想想时间点,这个时候好像西医还没传到国内的吧。”

李介宾点头:“所以,一开始他得出的结论肯定是立不住脚的。而且他自己年岁也大了,自己开始服中药调养身体,最后结果活到了86岁,后来他的想法发生了一点改变,但还是死鸭子嘴硬。”

医药相关,中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俞樾既然有病要药治,奉行药物却病愈疾,自然药物不虚; “药虚论”不成立,原来经考证而自圆其说的《废医论》也就不能成立,那唯“心”的去疾观点自然也更站不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