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波谲云诡

在这风云激荡、局势诡谲的时代,天下犹如一片混沌未开的棋局,各方势力暗中角逐,勾心斗角,波谲云诡。如今,张悦坐镇于后世的梧州,这座古老而重要的城池,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来势汹汹的秦军隔江相峙,战争的阴霾如厚重的铅云,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梧州城,这座承载着无数岁月沧桑的城池,此刻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与压抑。坚固的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目光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秦军阵营。他们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被拉长,仿佛是一尊尊守护城池的雕塑。张悦身着一袭素雅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白色的腰带,那腰带镶着一块碧绿的玉佩,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他站在城楼之上,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忧虑与沉思。他那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城墙的砖石,发出细微的声响。

他的身后,一众将领和谋士们神色凝重,或双手抱胸,或低头沉思,都在为当前的严峻局势忧心忡忡。

在城中的一间宽敞的大厅里,张悦召集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大厅内烛光摇曳,跳动的火苗映照着众人严肃而焦虑的面容。那墙壁上悬挂着的地图,仿佛是一张命运的织锦,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和可能的走向。

“诸位,如今秦军兵临城下,我们虽有一战之力,但也需权衡利弊。”张悦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将军,称臣议和?这岂不是向敌人低头?我等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屈服!”一位性如烈火的将领猛地站起身来,他名叫赵猛,身材魁梧,满脸胡须如钢针般直立。此刻他的脸庞涨得通红,双目圆睁,愤怒地说道。他双手紧紧握拳,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张悦微微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李将军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如今孔雀王朝在南方虎视眈眈,其势力日益壮大。若我们与秦军在此拼个两败俱伤,只会让孔雀王朝有机可乘,坐收渔翁之利。那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城池,更是百姓的安宁和未来的希望。”

“可是将军,向秦称臣,这传出去,我们还有何颜面?祖宗的颜面何存?”另一位将领孙毅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眉头紧蹙,眼中满是不甘和无奈。

张悦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并非真的要永远称臣,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写信给秦始皇,劝他睁开眼睛看世界,共同打击孔雀王朝。若能成功,不仅可解当前之困,还能为日后的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我们要以退为进,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将军,此计太过冒险。秦始皇乃一代雄主,他野心勃勃,心思深沉,岂会轻易听从我们的建议?他或许会认为这是我们的缓兵之计。”一位谋士王贤轻摇着手中的羽扇,眉头紧锁,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不试一试,又怎知不可?”张悦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决然,“我们必须在这艰难的局势中寻找一线生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

众人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支持张悦的想法,认为这是无奈之下的明智之举;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有损尊严和士气。

“都别吵了!”张悦一声怒喝,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此事关乎生死存亡,容不得我们意气用事。我们要从大局出发,为百姓谋福祉,为将士们谋出路。个人的荣辱得失在这生死关头,又算得了什么?”

就在这时,一位探子匆匆赶来,他衣衫褴褛,满脸尘土,眼神中透着惊慌。“将军,秦军有动静了!”

张悦心头一紧,快步走到探子面前,“快说,秦军有何动作?”

“秦军似乎也在暗中收集我们的情报,试图摸清我们的战略部署和弱点。他们派出了许多细作,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探子气喘吁吁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