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一天——第一部(终)

“‘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我在这里来个大家拓展一下关于侯和伯的知识。这里的‘侯’和‘伯’是爵位的等级。爵位一共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后古代中国爵位是皇族、贵族的封号。它起源于夏商时期,终止于中华民国。而爵位等级的应用在周朝记载得比较多,像什么‘郑伯’‘晋侯’什么的,你们之后都会碰到……”

“……这里的‘例’是‘按照惯例’的意思。是名词作状语。‘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意思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郦道元执法清正严苛,举荐他由太傅掾引任书侍御史。’这里的‘御史中尉’‘太傅’还有‘书侍御史’,都是官名,请大家认真地把笔记做好……”

此话一出,所有同学立刻拿起笔飞速地在课本上、本子上或者试卷上做好笔记。

“好,我们来看到第一个断句题。这里一共要断三处,断句超过三处不给分,不知道大家断对没有。”

说着老师拿出手机看着上面的答题情况,她正准备报出断句题的答题情况,突然年级组的两个主任走到前门门口,对着教室里面冷冷地说:“你们班班主任金智勋老师在这里吗?”

老师摇了摇头:“不在,这里是我在上课。”

“哦,邓欣老师啊。哦,50班有一个学生逃课了,被我们逮住了,准备叫金智勋老师来领人,数学组办公室不在,那就应该在小办公室里。后面的,跟上!”

其中一个主任厉声地对后面的十几个同学吼道。我们一看,都吓了一大跳。

“哥哥,他们干了什么呀?怎么会被年级组的那些主任给抓了?”妹妹很好奇,但口气中充满了担忧。她担心这些同学会被重大处理。

“一定是违纪了。妹妹,你难道没听见那个络腮胡主任说我们班有同学逃课了吗?”

我边看外面边回答妹妹。

说到这里,虽然我在这里读了一个月的书,但我还真不认识几个年级组的老师,我也仅仅是看他们的外貌去记住他们的。

回到刚才的事情。那个满脸络腮胡的年级组主任提到了“逃课”这两个字。那就说明可能不止一个学生逃课咯?可他是怎么逃课的?又是谁逃了课?我实在想不明白。

突然,杜安指了指其中一个空座位,说话的语气充满了焦急:“快看,马建宏那家伙人不见了!”

毛军也焦急地说:“该不会那小子是趁中午吃饭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的吧?他怎么做到的?”

中午的时候保安都在吃饭,一般都不怎么管事,所以这些学生肯定是知道中午的时候保卫力量薄弱,偷偷从大门溜出去的。有的人甚至是翻墙溜出去的,当然我也是下课的时候听其他同学说的。

张钧听完冷笑地说:“他们玩的都是我当年玩剩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