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怎会变成那样?
“怎么会变成这样?”
孙传庭无比沮丧,他不该接受这次举荐。但他没有拒绝的力量。
刚刚返京,许多同科进士都来规劝。
孙伯雅,你不走正途,竟然投到了木匠尚书的门下。耻辱啊耻辱。
可,又能怎样。愤而辞观?那是世家大族,或者能臣名士的玩法。躲两年,名声更响了,等着被举荐升任高观。他刚入仕途,没有名声,更没有庞大关系网。家中,是备受文人轻视的军户。
对面这老头,看中了我哪点,我改,还不成吗?
“这叫蜂窝煤,乃是陛下工坊所造,一块只要几文钱,能烧好几个时辰,冬日,京城再不怕柴火贵了”
“都怕有毒,陛下说,通风就没事了,你看,皇宫带头使用”
老孙头笑嘻嘻介绍着皇宫里的取暖煤炉。
孙传庭板着脸假意倾听,心里却想着:早听说了,不就是与民争利吗。皇帝叫京营围了西山,取缔了所有煤矿,才有了这皇家垄断的蜂窝煤。可怜那些大小商人,告状无门啊!
“工坊还收容了那些冻得半死的流民,叫他们推着煤车沿街售卖,又是活人无数啊”
这倒不假,路上所见。可皇帝真有这么好心,不是说呆、木、贪玩吗?
他果然见到一个贪玩的皇帝,在雪地里和八岁的小公主追来追去,不过是个十五岁少年罢了。
校哥儿盯着眼前这位明末能将。
高大英武,鼻梁通天,一点都不文弱。他今年才二十八,去岁考入进士三甲,算学霸中的学渣。然后,当了一年的县令,政绩很好,但还没显示有多出色,多能打。
李永贞悄悄对校哥儿耳语了两句,校哥儿看着老孙,乐呵呵的笑了。
小皇帝说话,用调侃的语气。
“孙县令,你可知,你面前的孙尚书是何人?他们余姚孙家,入仕大明一百三十年,代代优秀,代代都出忠良。有人文武双状元,有人在宁王叛乱时以身殉国。孙尚书的堂兄,当年争国本时忠直谏言,就被贬为边关小吏,客死他乡。就因为不信那家书院,忠君老臣,被骂为木匠尚书,就被骂为弄臣?”
这话听得老孙眼圈都红了,孙传庭更是呆若木鸡。
校哥儿摇摇头,将一套宗卷放在孙传庭面前,那是昨日的《机密》文件,让他先看着。
随即挽起了老孙。
“走,跟朕去看点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