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各怀鬼胎

相较数百万异族联军,天水林氏还有不小的差距,是事实。

谁都心存畏惧,林召彦自言自语,又像安抚同僚:

“再等等,最佳的契机或会出现!”

榕城榕树下,五农汉席地煮酒品青梅,一汉劝道:

“大哥,何不趁机袭占荆楚,扩大声势?”

卫城及兄弟务实,荆楚林氏迭遭重挫,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

嚼碎梅核,卫城淡淡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荆楚林氏重建四镇,又拥百万民军,不弱!”

众皆不语,楚人强悍排外,一时不易驯服,得之无益。

卫城笑了,露出森森白牙,声音冷幽:

“留一镇守家,三镇征伐黔、滇、桂,谁不服,灭之!”

“喏!谨遵大哥将令!”四农汉起身告辞。

牧氏善守,将黔、滇、桂纳入囊中,使之成为后方,最合时宜。

林氏闽南支系流年不利,东京乱象纷呈,林召峰尽遣十五艘战舰及二十艘辅助船北上,除了两万水军,还有十万精英欲入中原待变。

谁曾想,才到了浙省外沿,天公掀起海上风暴,人、船尽毁!

闽南林氏的水军,是闽、粤水军,不熟悉浙、鲁海况,也不熟悉航线,更兼战舰、辅助船仅是中型规模,不宜行走外海、远洋。

像牧氏水军出黄河、入海、去长江?

一来,牧氏得林氏水军助力,得到详实的海况资料,以及固定的航线情报,更是常年行走鲁、苏、浙近海,才能避开恶劣海况。

闽南林氏占了闽、粤、桂地盘,临乱启,遂将三镇扩编为六镇,总兵力与江南相当,又征召三百万民军参战,还有数百万民夫支前?

用“穷兵黩武”形容,一点不为过!

六镇大军、三百万民军,齐齐北上浙南闽地屯驻,欲一鼓成事!

浙南多山,闽北更是崇山峻岭,断崖、溪沟比比皆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大军征伐不可或缺的硬性条件之一。

天下林氏是一家,鲜少支系叛逆,更遑论大规模的征伐?

林氏,作为执牛耳的行武世家,中原、源陆的军图十分详尽,闽南支系是主支,方方面面的军图不虞匮乏,浙南、闽北不足百里!

正常的大军行进,最多一个时辰!

林肇渚强势,康都五禁营无敌,详勘是揪虎须、摸老虎屁股的行为,是作死的节奏,林召峰不敢大规模详勘,只敢偷偷摸摸地私勘。

林召峰的底气,来自将困难放大十倍,千里急行军,一日可至!

林肇渚势微,林召峰又派人详勘,修正后的结论,不足五百里。

六镇大军齐至,又有数百万民军铺天盖地,想一想,足令人兴奋。

细节决定成败,林召峰忽略了关键性的细节,肯定要付出代价。

闽、粤地理特殊,石基、岩体多玄武岩、花岗石,闽南林氏深耕于此,自然不会忽略此节,而闽北、浙南属边缘地带,地多青石。

惯性思维,闽南林氏取了表层的石样,匆匆下了结论。

六镇辎重标进山,根据图样开山?一丈下,多为玄武岩、花岗石!

凿啊凿,十余万工匠成了苦力,一月才进百里!

望着日耗甚矩的开支,仅是数百万大军,还有数百万民夫?

林召峰欲哭无泪,几经挣扎才遣散大军,留下工匠继续“打磨”!